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7章 国之实情(1/2)

作者:不语当年
“土木堡之战以来,我大明中央朝廷的权威日益衰退,军队战斗力严重不足,朝廷对地方的管理如何,想必你们比朕更清楚,据东厂所报,地方官员武将开始圈占土地,军户逃亡严重,贪吞粮饷之事不绝,边防军都要成了各地驻将自家之军了,而且其实力居然比朕之禁卫军还要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难道诸位还不清楚吗?”

“于少保之后,我大明开始海禁,繁荣的海上运输和贸易就此宣告衰落,此事有好有坏,好的一方面是使得沿海百姓免受倭患之苦,坏呢,坏是使得我大明的官员,个个以为再遇倭寇,只需要封堵即可,从未想过从根源解决倭患,这也令我大明各地方军队所需的粮饷是越来越多,他们却在不断的收缩阵地,只为保存自己的实力,此举却使得倭患越来越严重。”

“更为严重的是,土地兼并,“豪右”逞强。流民越来越多,起义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你们难道都还不清楚?还要朕一遍一遍的重复吗?”

说到这里之时,众官员已经哭成一片,朱厚照作为帝王,在他们面前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令他们觉得无地自容,内阁和六部,各有各自的职责,但是朱厚照将大明的这些现状一一道出,这无疑是在表明,他们这些官员,当的并不称职!

看到这些文官大臣们,各个年岁已高,却还在这里抹眼泪,朱厚照忍不住感到一阵厌烦。

但是他强忍着心头的不快,又让杨廷和介绍了一下军械局的建设问题,以及军械局今后发展的方向,等到杨廷和说完之后,众位官员似是不为所动,对此并没有什么表示。

“今日之事就议到这里了,年底之前,内阁要起草一份科举改革事宜的具体举措出来,这不是在讲条件,这是最终决议,除此之外,礼部,户部,工部,你们必须要协助做好内阁所下达的各项举措,需要银子的地方,朕可以给的,立马就会给,但是你们若是想要借此搞点其它小动作,就别怪朕不顾今日情意。”朱厚照面色一冷,也不愿再与他们多做纠缠。

众位官员之中,有心想要劝阻者,都被其他人给拉住了,皇帝陛下现在似是正在气头上,他们虽然是有骨气的文官,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明智的,觉得此时还是闭嘴不言的好。

过了片刻,见朱厚照再无旨意,几人正欲告退,朱厚照却又在此时开口道:“仪制清吏司所辖的学院、学员和科举科考等事宜,就交给教育部去做,教育部今后专辖国民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事宜,负责各级考试事宜等,具体还有什么职责,朕择日在宣布,今后这一部门,交由内阁直接管理,礼部不再兼管,教育部官员的人选,等朕思索考察之后,再做定夺。”

众位官员倒是愣住了,皇帝陛下这是在大举改制啊,这有些不合常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之前怎么连听都没有听过呢。

朱厚照不管这些官员的想法,随意的挥了挥手,立即有几个小黄门上前说道:“诸位大人,请吧。”

说完之后,他们也不由分说,上前“扶住”这些大臣们,将他们带出了殿外。

所谓民主与独裁,是相对而言的,朱厚照此时十分想要民主,但是很显然,这样办不成事情,这些文官大臣们不仅左祖制右礼仪的抵制改革,还想着借此来压制皇权,这样一来,朱厚照又怎么可能会对他们实行民主?

内阁之中,好在杨廷和是较为开放的,在他管理军械局期间,亲眼见证了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大明火器的进步速度,李东阳虽然并不经常表态,但是他却是最为坚定的改革派,只是与朱厚照所设想的改革派不同,李东阳是希望通过温和的,民主的方式进行改革。

对于李东阳的设想,朱厚照已经在刘健任首辅之时就做过试验了,其结论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方法不可行!

这批人守旧至极,皇帝陛下要做些事情,他们还要推三阻四,那对朝廷和制度进行更变,他们岂不是要觅死觅活,今后朱厚照这个皇帝还能得个消停?

所以当时在刘健等人递交了致仕申请之后,朱厚照虽假意挽留了一番,但是实际上内心早已批准了他们的申请。

不过朱厚照这次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实际上算是兵行险着,现在朝廷内大部分的官员,都还是正统科举出身,少数几个似孙义一般的官员,虽然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强,创新与接受能力也很厉害,但是他们的官职都很小,所谓位卑言轻是也,朱厚照也指望不上他们。

尽管如此,朱厚照知道,大明教育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其意义绝不只是为了打击当朝的诸多官员,这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之事。

自公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建立大明以来,以里甲制度和黄册等制度将百姓限制在一县之内,又以厂卫制度和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的方式使得天下大权完全集于帝王一身。

太祖皇帝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把大明变成一个由帝王维持秩序,军民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好好过日子,各行百姓各司其职的社会。

比如大明之初,朱元璋将天下百姓按职业划分可大致分为:民户、军户、匠户。其中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