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2章 实施工商管理条例(1/2)

作者:不语当年
当然了,由于之前有言在先,所以招募学徒的银子是钟离恺一个人出的。

而钟离恺不但出了这些银子还立即将自己的产业托人变卖,并去了东长安街选好了合适的店面,随后将自己在东长安街上的那家店面与新盘下来的店面打通。

这日一早,钟离恺就派人抬轿子来请刘实在去他的府邸,刘实在还是第一次接受官爷的邀请,一时心中有些激荡,但是当他想到自己也成了户部员外郎,也是官爷之后,倒是平静了许多,不过此事可是在琉璃渠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钟离恺之所以叫上刘实在,是为了与他一道去京城的诸多权贵那里打点一番,他之前经营粮食买卖之时,就是这样做的,不过现在他挂了户部郎中的头衔,再加上是为陛下办事的,所以去拜访诸位权贵之事做起来更有面子了。

……

正德二年,自李东阳上台成为了内阁首辅,杨廷和,王鏊与焦芳做了辅臣之后,内阁开始在北方各省持续的进行官员人事调整,大量拥有基层行政经验的官员被提拔了起来,同时朝廷也开始在北方各省推广起了多项由皇帝陛下亲自参与指导制定的新政策。

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则是《京师工商管理条例》,这可是朝廷自设立工商局以来,制定的最为完善的管理条例,这也使得北直隶进入了全面征收商业税的阶段。

之前朝廷在设立工商行政管理局之后,南方的士绅商人都以为这是陛下在针对南方商贸,想要借此打压南方商业发展,在他们看来,虽然有杜勇烨这样的江南本地人为自己撑腰,支持南方商贸活动,但是胳膊终究拗不过大腿,只怕到时候皇帝陛下一声令下,杜勇烨也得乖乖靠边站,不敢为自己发声。

此次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工商局的第一个重要条例的设定,居然针对的是北直隶地区。

《大明日报》对此进行了大肆的宣扬,不过与官方宣扬所不同的是,许多江南士绅开始使用笔名对《京师工商管理条例》进行了猛烈抨击,奈何工商局是由内阁负责的,《京师工商管理条例》虽然对江南商人和士绅的影响较为不利,但是对于广大平民百姓而言确实十分有利的,所以尽管有许多士绅抨击《京师工商管理条例》,但是实际上广大平民百姓是拥戴陛下的这一政策的。

为什么江南士绅和商人对于《京师工商管理条例》这个和江南沾不上边的法令如此恨之入骨呢?这自然还是因为朝廷开始在北直隶全面征收商业税的问题。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京师工商管理条例》虽然只是对于北直隶地区的商业活动做出了规范,但是等到在北直隶这里实施效果较好的话,朝廷肯定会将其向全国范围内推广,也就是说,《京师工商管理条例》的颁布实际上只是将北直隶设为了试点城市,以免其中有不成熟的条例导致整个大明商业混乱,其目的还是为了管理整个大明境内的商业活动。

《京师工商管理条例》规定,北直隶境内一切雇工作坊、工厂、商店等,都必须向工商局和新设立的税务局进行报备、登记,并定时报税。税收主要包括商品增值税和营业税,对于部分商铺、作坊和工厂商店等,还会征收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另外对于金银珠宝等奢侈品的买卖还有其它规定。

至于为什么对于个人所得税,《京师工商管理条例》对此还没有明确规定,其主要原因自然是因此现在暂时还没办法征收个人所得税,现在的户籍系统还是乱七八糟的,别说其它地方了,单是京师这里就存在着大量的隐匿人口。

同时在规定了税务和税率之后,《京师工商管理条例》还规范了股权、雇工等方面的合同和规定。管理条例一出台,不少北直隶商人被吓得直接举家搬离北直隶,他们感觉生意没法做了。当然这些人不做北直隶的生意,自然会有人愿意做。

钟离恺做了这第一人,《京师工商管理条例》颁发的第一天,他就去工商局和税务局进行了登记报备,这也为《京师工商管理条例》的实施开了一个好头。

正因为所属皇帝陛下的皇家工业公司琉璃制造厂也必须去登记报备,使得许多还心存幻想不准备去工商局和税务局进行报备的北直隶商人也都一蜂窝的涌向了京师工商局和税务局那里,《京师工商管理条例》上可是有明确规定的,对于在北直隶有资产和商品经营业务的商人,如果在规定期限内不主动进行报备,那就属于非法经营,将会被查封资产,关停作坊的。

不过他们这些商人其实还是心存不甘的,毕竟如果根据条例规定开始缴税之后,他们的利润相对而言就减少了许多,而且向工商局和税务局进行报备,无疑是将自己的底细透露给了朝廷,由于大明一直以来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这些商人对朝廷开始鼓励商业发展还感到有点难以适应。

因此许多商人开始在报税的过程中做假账,不过这也难不倒朱厚照,他虽然不是学习经济金融的学生,但是对此还是了解一点的,而且现在北直隶的这些商人们从未经历过商业税的征收问题,他们的假账做的,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