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2章 货币问题(1/2)

作者:不语当年
除此之外,关于大明的房屋建筑用地问题,其实这里面的门道很多,不过由于大明的人口还没有发展到似后世那般傲立于世界的地步,所以土地的房屋建筑用地并不多。

因此朝廷也没有收取高额的土地税,这除了是因为税收制度还不完善,各部门还没有完全组建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郊外那么多的土地,只要是有本事的,能挣钱的,随时都能将房子给盖起来。

也即是说,一户七八个人的家庭,只要平时勤快一些,努力个几年,盖个砖墙结构的四合院问题不大。这种一层的建筑,又不像富贵人家那样要雕廊画栋,成本又能高到哪里去?

再加上现在的土地所有制问题,大明朝廷就是想要征税怕是也难以实行。

且说户部左侍郎王琼自上台以来,所出台的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他在北直隶民众心中的地位大幅攀升,当然,王琼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有哪些功劳可以争,有哪些功劳不能争,当他得知现在北直隶地区都在盛赞他之时,他立即以实名身份给《大明日报》写信,在信中言明此举均是陛下授意的结果,他只是根据陛下的命令照办罢了,除此之外,王琼还借由《大明日报》向世人强调,陛下的改革之举不会停止,北直隶地区的一切福利和改革政策,大明其它地区很快也可以享受的到。

这下许多士子也按耐不住,全都向《大明日报》投稿,盛赞陛下的高瞻远瞩,一时间,整个《大明日报》版面上,全是称赞皇帝陛下的文章,朱厚照得知之后,也只是微微一笑,对他们的盛赞虽感欣慰,但是却并不是很在意,毕竟在掌声最为高涨之时,人的警惕心也是最弱的时候,朱厚照可是时刻不敢放松警惕。

暂时按下此事不表,现在,随着皇家工业公司和大明皇家银行的成立,经济方面也算是开始有了朱厚照的立足之地;而随着禁卫军的扩充,朱厚照在军事方面的话语权自然也会得到加强,即便是各处要紧的地方也有得力的大臣坐镇,比如杨一清现在就以陕甘总督身份总制三镇军务。

可以说,朱厚照现在完全不必担心大明再会出什么乱子了,即便是宁王朱宸濠这个时候真的是起兵造反,朱厚照相信自己也能很好的应对。

不过,这一日,大明皇家银行行长黄金玉却突然求见了朱厚照,原因是由于大明皇家银行较高的利率已经使得几乎整个京城的人都来皇家银行进行储蓄,再加上许多票号已经被朝廷“收编”,现在大明皇家银行内的储蓄是前所未有之多,但却因此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百姓们存储的银钱大多种类不一,有银子、金子、也有铜钱,甚至还有宝钞等几乎能在大明见到的各类货币。

但这样一来,却给银行增加了许多换算成本。

除了有换算成本之外,前面也曾提过,大明的纸币通行全国,按说给纸币也没什么,但成祖时,十贯钞可以换一石米,到了仁宗时候,二十五贯钞才能换一石米,通货膨胀的十分厉害,而造成这一情况的元凶,正是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确实很厉害,无论是军事打仗还是开国治国,然而他对经济领域并不熟悉,看到元朝印钞票可以流通,他也印。

问题是他一开始印就不停,明朝初年,大明每年的收入只有几万两银,可发行的纸币却有好几千万,拿着一张纸,上面印着五千两,就想当五千两用?老百姓可不傻。

就这样,事情一步步走下来,纸币宝钞的名声也越来越臭,终于到了正德年间了,借由大明皇家银行行长黄金玉的奏请,朱厚照也因此越觉得该统一一下货币了,金银的确是经济生活中唯一有效的一般等价物,但受限于与它们的物理性质,不便于流通于市场,尤其是在商品经济活动越来越达的正德年间,一次买卖动辄百万千万已是屡见不鲜之事,做一次买卖总不能带着几十万两银子在身上吧,即便是有银票代替,但银票终究不能充当代替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角色。

当然,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里,以金银直接为一般等价物的确能满足经济所需,但朱厚照现在要做的是打破小农经济模式,让大明帝国进入资本扩张时代,要聚敛财富,就必须确定一种法定货币来代替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并通过这种法定货币来操纵大明的经济。

如何让大明的货币政策更加完善无疑是其中最紧要的一项改革措施。

为此,朱厚照便将财政系统的几个官员都召集了起来,准备商议改革法定货币的问题。

大明现在的货币政策可以说是十分的混乱,无论是宝钞还是铜钱,都因为没有与金银挂钩而导致信用度持续下降,更毋提及纸币的胡乱印制和使用了,大明的官员想起来纸币就是头疼,毕竟之前可是有皇帝向他们发放纸币作为工资,可是那东西根本就不值钱!

大明现行的货币政策除了影响到官员自身的利益之外,甚至连朝廷每年的赋税收入也都受到影响,历史上,大明的赋税收受一直都是实物,直到万历年间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后,开始一律折现白银才算是结束了实物收受的状况,尽管如此,大明至始至终仍然没有整顿过被破坏殆尽的金融秩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