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2章 盐业改革(1/2)

作者:不语当年
晒盐技术的改进问题,朱厚照在之前已经责令皇家工程院去做了,只是之前朱厚照并未想过大明的盐税征收会有那么大的缺口,现在既然知道了,朱厚照自然就要去动动这些盐商的利益了。

私盐虽多,他们实际上都是和地方上有勾结的,若不然怎么可能会屡禁不止,所以称呼他们为盐商比称呼他们为私盐商人更为准确一些,毕竟盐税征收缺口的问题不能全甩给私盐商人。

为了对大明的盐税有个了解,朱厚照随后向六部有关部门和皇家工程院的有关科研人员详细了解了大明的盐业和盐税以及生产技术方面的事情。

据皇家工程院的调查报告所知,海水晒盐自大明开国之时便已有之,只是当时仅限于福0建一带,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盐业制度之时,则采用煮盐之法,优点在于便于控制食盐产量,从而杜绝私盐。

朱厚照看到这份报告忍不住的笑了笑,太祖皇帝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如今私盐遍地,煮盐所费颇高,从而致使官盐无法与私盐竞争,这可是太祖皇帝未能想到的吧。

朱厚照忍不住的摇了摇头,对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这一做法有些不以为然,无论管制的多么严重,只要利润足够高,只怕也会有人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去做这些犯法的事情。

看来盐税改革和采盐技术的更替是极有必要的,但是要了解到症状之所在才行,朱厚照只好继续先看下去,只见报告上写着大明的晒盐技术到现在可以说是十分成熟的,福0建当地每斤食盐售价颇低。而大明其他省份,官盐价格则非常之高。这自然是由于福0建地区使用的是晒盐之法,而其它省份则使用的是煮盐之法,仅仅是产盐方法的改动,就在成本和售价上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至于产量,拿淮北一带来说,大明朝廷曾在那里以盐田晒之,一亩盐田多年产三千五百斤,五千斤亦有,若是夏季炎热少雨,产量更高。而渤海海水咸度较高,滩涂皆是淤泥,不似南方的沙滩那样会产生渗漏,更加适合晒盐。更为重要的是,海水晒盐产量这么高,然而却不需要一点燃料。

在私盐非常泛滥的福0建,也因为使用晒盐法,使得福0建的食盐价格已经降低了许多,尽管如此,在福0建这样的价格依旧存在百分之一百以上的利润,而且生产中由于少了税费等诸多环节,其利润远超百分之一百。

福0建盐价如此之低,主要是福0建的食盐市场没有强大的垄断势力,官方的垄断力量在福0建也几乎形同虚设。福0建盐商互相竞价之下,盐价自然一路下挫到了几文钱,整个福0建起码有九成以上的州县被私盐占领了市场。

福0建毕竟天高皇帝远,明王朝对福0建的食盐市场基本上也处于放弃治疗的状态。

看到这里,朱厚照微微点了点头,看来朝廷还是很清楚这些事情的,只是由于力有不逮,就算是知道了福0建的情况,也很难去清除那些盐商,据朱厚照猜测,福0建的地方官的家人可能就是盐贩子之一也未可知也。

朱厚照已经下定决心,对盐业进行改革。改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北方的长芦盐场,此时的长芦盐场还是处于煮盐的生产状态。

晒盐能降低成本,这实际上并非主要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杜绝私盐。同时普及晒盐技术后,原先那些煮盐的灶丁如何安置的问题。

如果灶丁无法安置,一旦晒盐的普及使得他们失业,那么他们将变成私盐的主力,甚至是暴力抗法,走上不归路。

而且就算是把煮盐变成晒盐,也无力改变私盐充斥市场的问题。

不过这些问题对于大明朝廷而言,实际上根本就不算是个问题。食盐生产出来,为什么一定要交给那些盐商去卖?

为什么不能由大明朝廷自己设立专门的售卖队伍去进行销售呢?

本身食盐就是官方垄断的,食盐生产出来自己运输、销售,然后控制一个个城镇的食盐市场,谁敢贩卖私盐,由各城兵丁将其抓起来砍了不就是了。

再加上东厂和锦衣卫的势力日渐扩大,私盐贩子在贩运途中虽然不能百分百拦截下来,但是食盐是要在市场上进行零售的,只需要紧盯售卖之人,再严打贩卖之人,朱厚照估计这样一来的话也没人有敢公然销售私盐了吧。

决定打破食盐市场现状,建立新秩序的朱厚照,宣布成立了‘皇家盐业公司’,并下旨改革长芦盐场,盐场灶丁一律转为‘皇家盐业公司’员工,生产制度从承包制,变为雇佣制。

成为‘皇家盐业公司’员工的灶丁,每月工钱为一个银元,对于这些人,朱厚照并不想剥夺他们的剩余价值,除了在待遇上给足了之外,朱厚照还参考禁卫军的部分待遇,给予了这些灶顶以医疗、住房等方面的福利,这基本上完全就是按照后世公司的模式来进行经营了。

而且按照这种方式经营下去的话,在夏季晒盐高峰期,“皇家盐业公司”只需要雇佣大量临时工进行生产即可,并不需要担心花销太多的问题。

皇家工程院主要负责对盐场生产技术的改革,那些学员完全可以指挥灶丁开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