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0章 武庙三十六哲,商山四皓(求月票订阅,3)(2/3)

作者:爆更小熊猫
按李斯的话来说,读书人的事不能算抄。然后顺带捧了波秦皇宽宏,念列国先贤,建武庙祠,受香火供奉。

每位大贤武将的功绩皆有,大部分人皆是认可的。就比如说百世贤臣百里奚,有几个人敢质疑百里奚的才能和贡献?

再说白起,绝对是打的六国嗷嗷叫。太原便有秦人为武安君立祠,香火不断。

这事儿现在咸阳城内已经传开了。诸多六国勋贵皆是上书,夸赞皇帝盛名。并且,还有出谋划策的,比如说有些可以位列武庙六哲,更高一等。

自然,秦始皇采纳了。

本来这人建议初衷是一国一个,忽略韩,毕竟容易和谐。结果秦始皇表示全都要,六个全是秦人。最后在李斯等人的建议下,改成了秦国三个,其余三个让他们自己挑。

毕竟武庙六哲要皆是秦人,那也别建武庙了。

还好,现在都已步入正轨。

肯定是还有反对的,就咸阳城内都有不满意的。嚷嚷着秦国无耻,武庙三十六人,秦独占十六。不过这是没用的,毕竟抗不过主流认可。而且他们是战败国,有人入选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更多的声音是诧异,还有惊喜。秦国认可六国先烈之功绩,愿意让他们享受香火。其实,这一点便已经足够了。

崔广眯着眼,喝的起了几分醉意。

“老夫听说,国师欲要建立学府,超越稷下学宫。列位可曾听说?”

“不是私塾吗?”

“哈哈,私塾?!”周术摇头大笑,“以国师本事,怎会建造个小小的私塾?列位难道不知少公子胡亥,已拜师国师?”

众人沉默了,各自捋着胡须思索着事情。齐地稷下学宫,曾代表着最高学府。无数大贤自稷下学宫而出,令齐国成为中原霸主。

可惜,最后终究是没落了……

“墨家似乎对其很感兴趣。”

沉默,依旧还是沉默。

崔广长长叹了口气,举杯一饮而尽。

“老夫倒是觉得泾阳不错。私塾也好,学府也罢。这秦廷,终究不适合老夫。若能重现稷下学宫辉煌,老夫纵百死无悔!”

“少通,你……”

“令之,吾等皆老了……”

周术轻轻的叹了口气。昔日入秦,他们也曾胸怀热血抱负。希望能以自身学识影响秦国,不求拜相封侯,只要能为民为国效力便好。

只可惜秦国与他们理念不合,他们无法得到重用。成为博士官,管理竹简书册和天下藏书。白稷入秦,天下已定,他们也该去做些想做的事。

“少通所言极是。”

“正好老夫也有隐退之心!”

“国师建学府,吾等也可出一份力。”

未来的商山四皓同时起身,眸子内燃起了希望的火焰。正如昔日入咸阳,激情澎湃。

“哈哈,看来吾等皆有此意!”

“令之如何?”

鲍白令之站起身来举起酒樽,“皇帝好大喜功,天下初定,吾还要留在秦廷尽这残烛之力。四位先行一步,且记得给令之留个位置。”

人各有志,他们也不会勉强。鲍白令之非贪恋权利之人,他只是想尽一份力。敢在朝堂上驳斥秦始皇,不给丝毫面子的,鲍白令之算一个。

五人对饮一杯,就此别过。

……

次日,秦廷上便爆出个劲爆消息:崔广四人辞官,拒绝了秦始皇的封赏。只希望能与泾阳有处草庐,其余什么都没要。

这事儿也算是引起个小的轰动。

秦始皇也没有多加挽留,毕竟四人态度极为坚决。而且秦始皇也猜得到他们要做什么,摆明是想着去泾阳学堂教书。

墨家摆明态度,必会入秦。其余大贤届时只怕也会到泾阳,重现百家争鸣稷下学宫之盛况。另外,还有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白稷不久前表明身份,曾入梦墨翟造木鸢。曾与老子同骑青牛,与孔子周游列国,与鬼谷子举杯共饮纵横天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