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四十一章、借道(2/3)

作者:新海月1
打压,也不仅仅只是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很多欧洲国家都参与了进去,区别只是在于打压力度的大小。

包括限制移民涌入,在高科技技术上进行封锁,贸易上不平等对待。

一直到自由贸易体系建立后,沦为了欧洲商品倾销市场的合众国,政治上的日子才好过了一些。

深层次的原因大家都懂,无非是天选之国太过富庶,发展潜力太大,引起了欧洲各国的嫉妒和忌惮。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华盛顿政府很自然的向同源而出的不列颠靠拢。恰好英国人也受到了欧洲世界的排挤,双方就一拍即合的勾搭上了。

甭管国际局势如何风云变幻,神圣罗马帝国打压合众国的内因都存在,成为了美国政府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

血红的晚霞在渐渐消退,天空中飞机依旧盘旋,大地上炮火仍然在轰鸣,铺天盖地的喊杀声仿佛要撕裂整个世界。

放下了望远镜,弗里德里希大公叹了一口气。

... ; 经过了一天战斗,付出了上千人的伤亡,仅仅只是将阵地向前推进了不到一里地。

面对衰落的的波斯帝国,居然只打出这样的战绩,显然不能令人满意。

没有办法,敌人早有准备。夹在英俄奥三个大流氓之间,波斯帝国哪个日子是提心吊胆。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尽管波斯帝国已经衰落了,但同时面临三个大流氓的威胁,统治阶级的危机意识还是少不了的。

为了保全自身,波斯政府一直都利用三国之间的矛盾左右摇摆,就是不站队。

平常时期,这么干自然是最佳选择。作为三个大国的缓冲区,本身就不需要立场,站队只会让自己陷入危险境地。

怎奈时代在发展,国际局势也在风云变幻,没有跟上节奏的波斯政府,在霸权战争爆发的档口就做出了错误判断,引发了这场战争。

尽管维也纳政府再三保证,只是借道进攻印度,不会图谋波斯的土地,可波斯人就是不信。

或许是因为突厥老祖宗,留下了“假道伐虢”的典故,让波斯政府做出了错误判断。

不仅拒绝了维也纳政府的借道提议,还和英国人勾搭了起来。当然,这是英国人主动找上门提供帮助的。

不过这不是重点,涉及到了维也纳政府的第二战略计划,事关霸权战争的成败,自然容不得半点儿温情。

既然外交上谈不拢,那就只能战场上见。霸主国的作风,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眼前这条防线,就是波斯政府动用十余万劳工,历时数年之久苦心打造的。

大概是波斯政府觉得乌龟壳能够给人安全感,不光同神罗边界建立了要塞工事,同俄国人、英国人的边界同样有防线。

事实证明,要塞工事还是有效的。如果没有这些工事可以依托,直接进行正面交战,恐怕现在就分出了胜负。

看了看天色,弗里德里希大公放弃了夜间作战的打算。虽然陆军需要抢时间,但时间也不是这么抢的。

亲自跑到了前线,白天的战斗都尽入眼底。不是神罗陆军不给力,实在是敌人早有准备。

不仅在沿途挖了大量的陷阱,还预埋了很多地雷,坦克装甲都难以发挥威力。

白天的进攻速度缓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排雷把时间给耽搁了。

按照目前的情况,要突破敌人的防线不难,可是想要在短时间内突破敌人的防线,那就有难度了。

当然,只要舍得人命往上填,还是有希望的。

可惜拿人命填,那是俄国人的绝活。在神圣罗马帝国这么玩儿,哪怕弗里德里希大公是皇族,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命令部队停止进攻。”

伴随着撤回的信号发出,一天的战斗算是结束了,指挥部内弗里德里希独自一人望着地图发呆。

再三研究之后,弗里德里希得出了结论:神圣罗马帝国现在需要炮灰部队。

波斯人都可以利用地形构筑防线,英国人就更不用说了。后面的战斗,少不了要拿人命填。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牺牲百八十万士兵拿下印度,绝对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可是弗里德里希不一样,作为帝国中为数不多的知情者,他非常清楚国内对印度的态度。

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不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菜。

翻翻殖民史就知道,从奥地利到神圣罗马帝国,殖民的目标一直都放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人口众多的印度,除了能够短期掠夺财富外,对帝国并没有大的战略意义。

现在将进攻目标对准印度,真正目的还是为了给英国人施加压力,逼迫英国政府耗费国力进行陆上决战。

若是为此付出太大的牺牲,也就丧失了战略上的意义。尤其是在空军、海军表现均不错的情况下,陆军更不能出现“伤亡惨重”。

组建炮灰部队看似简单,实际上也是牵一发而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