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29、虫从口入(1/3)

作者:魔鬼藤
其实,只要条件要素“具备”,冬天“中暑”也并非不可能,即使气温不高,但只要处于一个湿度较高和通风不佳的环境里,人体产热增多而散热又遇到障碍的话,就会发生中暑。

发病的关键不是天气,而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罢工了,所以提防中暑并不是夏季专利,而是全年都要注意的事。

春天中暑的痛苦,差不多就相当于在夏天被冻伤的感觉,虽然难以想象,但这类病症确实存在。“冬中暑”多发于老年人或婴幼儿,患者常表现为持续高烧无汗、血压升高、神志模糊、呼吸急促,体温可能会达到40以上,严重可导致肾脏衰竭。此外冬中暑还会多发生于2~10个月大的婴儿,被称为“冬季婴儿捂热综合征”,患儿主要表现为高热,最高可达42以上、并伴有抽搐、吐奶,口唇发青、严重会出现昏迷、呼吸衰竭症状。

“冬中暑”最直接的原因是来自家属们的“错误关爱”——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冷,叫你儿子觉得你冷!

像刘璐接诊的这个病例,就是老人的儿子觉得老人冷,老人体虚,畏寒,因为怕老人着凉生病,所以给她捂的热。

然后毕竟是冬天,晚上房间关门闭窗,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愣是搞出了一个“人造夏季”的环境,让患者的体温不断上升,当觉得不舒服时,整个人已处于高热之中了。

而婴幼儿因为本身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对外界气温的适应性较差。过度保暖后幼儿的散热受到影响,产热和散热的不相协调会使孩子出现高热,导致体内环境失调与新陈代谢紊乱,长期高热会损害患儿的脑组织,出现永久性的损害或功能障碍。

除以上两类人群,一些有慢性疾病、肥胖、孕产妇、过度疲劳、有干扰机体热适应症状的人也属于冬季中暑的高发对象。

当然,对于这种事,最好的方法还是防患于未然了。

刘璐提醒粉丝们,如果发现家里人有出现头晕、心慌、口渴等早期“中暑”症状时,要把患者挪到阴凉通风处,适当地解开患者衣服帮助降温,用冰块、湿毛巾在患者的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集中处降温。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建议饮用淡盐水,少量多次。一般一次饮用200毫升,间隔10分钟。轻症“中暑”患者经上述处置,观察两小时后身体一般能恢复正常。如果两小时后症状仍得不到改善,且体温仍在38以上,出现热痉挛(小腿抽筋)、休克、昏迷等情况的话则要立即送医。

如果家里的孩子有“冬中暑”症状,家长们也不要惊慌失措,应立刻掀开被子或远离热源,将患儿抱到空气流通处,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对病情较轻的患儿,可为其擦干汗水,更换湿衣服。如果病情较重建议立即送医,注意在途中不要把患儿的头部捂盖得过严,以免再次发生缺氧窒息状况。

……

人高马大的小程今年二十四岁,是一名建筑工人,这一天好不容易休息,他就去野外钓鱼。

钓鱼的时候,他无意中在河边发现了一个“鳝鱼洞”,就想着去抓鳝鱼。但是后来仔细一观察,好像又不是鳝鱼洞,应该是蛇洞!

黄鳝和蛇,都是冬季不进食,深藏洞中,处于冬眠的状态,直到第二年春天才会苏醒。由于二者的体型差不多,所以洞都是圆圆小小的。

小程在老家的时候就最爱掏鳝鱼洞,蛇洞也掏过,一般来说,蛇洞是干洞,而鳝鱼洞则是湿洞,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下雨被淹,干洞也能变湿洞,冬天水位变浅,湿洞露出水面,再经过太阳照射,也能变成“干洞”。

小程仔细观察,发现这个洞应该是蛇洞,于是,他更加兴奋了!抓蛇可比抓黄鳝更刺激啊!

蛇肉美味,蛇胆还是药材,是大补之物!而且冬天蛇在冬眠,抓起来没有那么危险!

小程说干就干,用挖蚯蚓的小铁锹,将洞慢慢挖开,果然,看到了一条大蛇盘睡在里面,一动不动。

小程立马用铁锹将其给“端”了出来,扔在了地上!由于蛇处于冬眠,而且长期没有照射太阳,身为冷血动物,这个时候体内缺乏热量,虽然被“惊醒”,但是动作不够敏捷。

“小样,还想逃走?”小程见蛇“活”了,怕它跑掉,于是立马一铁锹,将其头给击碎了。

然后,他就将蛇剖开,将其蛇胆取出来,用手拎着,举高,对着太阳照了照,欣赏了一下,然后,手指一松,蛇胆掉落嘴中,吧唧一口,生吞了下去!

“我去,美味啊~,妙啊~”小程仰着头,面对阳光,眯着眼睛,发出赞叹声。

其实,未必有那么美味,生冷的蛇胆,又腥,估计怎么都是不好吃的,这纯粹应该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觉得自己吃了大补之物!

小程将剩余的蛇躯扔进了捅里,打算带回去处理之后,制作成菜肴,又是一份上好的下酒菜。

晚上,约上三两好友,钓来的鱼,最重要的是那盘酱爆蛇片,好友们都赞不绝口。

只是,第二天,小程就感觉到自己身体哪哪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