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章 合纵连横(3/3)

作者:奶酪不好吃
,询问道:

“你们是什么人,来我王府所为何事?”

一个年龄二十岁左右的下人走了出来,看着苏阳两人询问道。

“你去通报一声,就说国师拜访。”

苏阳没有为难下人,而让他代为传告一声。

“你们稍等!”

下人左右打量几眼苏阳二人,虽然穿的不是很华贵,但衣着布料都是上好的材质制作而成,显然不是一般人。

加上面前这个年轻人说自己是国师,应该不似有假。

想到这,下人让苏阳和盖聂稍等一下,便转身回去通报了。

很快,里面便有个苍老的身影出现在大门口,正是王府的掌舵人,王纥。

王龁和王翦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姓一样罢了。

秦国姓王的将领很多,自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级的军功爵位制度以后,普通平民百姓都有了杀敌建功、一步步晋升爵位的机会,这也是秦军在战国时期战斗力超强的原因之一。

得益于这种军功制度,使得秦国名将辈出,基本山可以说是一时难以胜数,顺口就能说出很多熟悉的名字:

“司马错、魏章、甘茂、白起、王龁、王陵、王翦、王贲、内史腾、蒙骜、蒙武、蒙恬、王离、章邯等等。”

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王姓的将领,结果很多人都会将其当成一家人,其实不然。

王龁是秦昭襄王手下的知名将领,曾经被派去攻打韩国野王,也是攻将韩国的上党郡和本土被一分为二的存在。

后来在秦赵长平之战中与廉颇交过后手,结果廉颇没有从王龁身上讨到一点便宜。

或者说还吃亏了,不仅副将都被秦国侦察兵斩杀,就连廉颇都被王龁逼的高筑营垒,坚守不出。

就这样,秦赵两军整整对峙了三年,最终赵国坚持不住,在秦国的反间计作用下,赵王用赵括换下了廉颇,而秦王也秘密地将王龁换成了白起(王龁此时变成了白起的副将),战争的过程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结果是赵国四十五万大军全军覆灭。

并被白起坑杀。

长平之战以后,白起本想乘胜攻灭赵国,但是受到秦相范睢等人的阻扰只能罢休。

等秦王想再次进攻赵国时,白起因为功高盖主的原因,坚决托病不出。

秦王无奈,只得起用王陵代替白起出征赵国邯郸,结果秦军被杀得大败。

秦王在将失败的王陵就地免职后,又改用王龁来代替王陵,只是后来王龁也被赵军联合魏国和楚国打败,从而不得不撤离邯郸,邯郸之战以秦国失败告终。

不过,王龁的军工摆在那,即便失败了,依旧无人可以撼动他的位置。

加上跟他同期的将军基本都死了,没有一个能跟他相提并论的。

可以说,如今的王龁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主要是人家战绩彪悍,资格又老,军队中大多数人都是他的门生,即便是吕不韦都不敢轻易招惹。

而王翦、王贲、王离三人是因为他们确实是祖孙三代名将。

王翦自不必说,他是继白起之后的秦国又一名将(位列四大名将第二名)。

王贲则是王翦的儿子,他们爷俩是秦始皇灭六国时最得力的助手,据统计这两人加起来帮助秦始皇灭了五国(除了韩国以外,其它五国都是王翦父子灭的),最为难得的是他们父子俩后来都选择了功成身退,退隐故里,得到了善终。

王离是王贲的儿子,也是秦末名将。

他是和公子扶苏一起守边疆的大将蒙恬的副将。

蒙恬死后,王离接任其职位。

后来在秦末的巨鹿之战中王离败给了破釜沉舟的项羽,据说他在被项羽俘虏以后下落不明,十有八九被项羽斩杀了!

总之,以上五位王姓的将军只有后三者是亲属关系,其余两人只是跟他们一样的姓氏,并没有什么间接的联系。

......

......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奶酪跪求月票、推荐票、订阅、收藏、评论!】

【奶酪:祝大家天天发财!!】

【你们的支持,就是奶酪更新的动力!】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