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63章 辽东烽火(第一更)(1/2)

作者:画凌烟
固始汗绝不是白日做梦,北宋时期的李元昊在西北作乱,建立西夏国,采取的就是在这一带急攻快打的战术。

偏偏当年的北宋的军事战略重心都放在辽东的辽国那里,对西北防务并不重视,给李元昊钻了空子。

此后,范仲淹、韩弼提出步步为营的战略,也就是在西北修筑各种堡垒、城寨,一步步修到西夏国内,修过去后,西夏就是大宋的了。

这个战略还真的差点把西夏打灭国了。

此时此刻的大明朝,在西北也有许多城寨、堡垒,其实都是有历史借鉴的。

大明朝借鉴宋朝在西北广筑城寨、堡垒,形成纵深的战略防线,而固始汗则认为自己可以成为李元昊。

趁着大明朝和辽东开战之际,大军南下,一举击溃明朝西北的战略纵深。

击溃明朝的西北防线,固始汗能够得到什么?

宁夏、甘肃整个军镇,一直都在阻碍蒙古与藏区的全面融合。

拿下甘肃、宁夏后,瓦剌人就完全可以和青藏地区快速融合。

不仅如此,宁夏和甘肃是河套地区,河套地区南边的土地是非常肥沃的。

为什么叫河套?

这个河是什么?

当然是黄河!

黄河的“几”从这里流过。

古语有云: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银川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这里属于黄河灌溉渠。

一旦拿下这里,还能获得大片的肥沃农耕区。

当年这里就是西夏的立国之本。

那为何固始汗要越过大漠,从宁夏镇南下?

如果从甘肃入境,嘉峪关到甘肃和宁夏的分界线,有1200里的纵深。

脑子正常一点的都不会这么打。

而且固始汗的战略是快速拿下宁夏镇后,将宁夏镇西边的甘肃镇与陕西省切断,孤立整个甘肃镇。

当然,他的这个大战略其实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什么因素?

辽东战火!

如果将局面拉到更大一个层面,西北和辽东都是大明朝的战略要地。

这两个地方,同时发生战争,是什么后果?

告诉你,首先引发的重大危机不是边境,而是朝堂。

为什么这么说?

国家的资源总量是恒定的,如果只是辽东发生战争,大家会一致认为将资源调度到辽东。

但如果现在西北和辽东都爆发了大战争,大家就会权衡、会争论,会出现资源配比问题。

你要知道,现在朝廷的资源配比大部分是用来发展经济和基础建设。

突然横插进来战争,而且是两场战争,并且爆发的地点像个近两千里。

这个时候,对资源的配比难度将会指数级暴涨。

例如,现在朝堂战争总预算有2000万。

大家关起门来打断了好几条腿最终决定给西北800万,辽东1200万两。

结果,半个月之后,消息传来说西北沦陷了一半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

还是不是800万?

当然不是了,因为新一轮的争论又开始了,加多少,从哪里加?

所以啊,这不是简单的数学问题。

正统历史上,明末最无奈的局面是辽东尽失吗?

不是!

是一边要给辽东大量填补军费开支,一边还要疲于应付农民军。

一旦多出一个独立的战场,就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了。

国家的问题,都是财务、政治、民生、军事等综合问题。

现在张凡也必然要面临这个问题。

十月三十日,当陕西省几十万人被动员起来,源源不断有粮食从西安府运输到平凉府,再北上豫望城的时候,远在2700里之外的辽东,也爆发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

崇祯八年九月底,皇太极开始秘密动员各部首领,召集军士。

到了十月中旬,沈阳已经不加遮掩的开始集结大规模的军队。

整个辽东骤然笼罩在战云之下。

探子频繁活动,不断有情报送到广宁城和锦州城。

连普通人都感受到了战争的压力。

所有的消息都在表明一点:皇太极正在调动大规模的军队,企图发动一场空前规模的战争。

但没有人知道皇太极会率先攻打哪里,也没有人知道皇太极这一次会调集多少人马。

闻风而动,更多的情报在送往京师的路上。

崇祯二年辽东之战,崇祯三年辽河之战,崇祯四年卢象升闪电突进科尔沁草原。

算下来,崇祯八年的辽东之战,是第四次辽东之战了。

在之前,北京军事学院的人就对辽东的军事力量进行过比较客观全面的分析。

尤其是张凡,他提出了《新时代战争论》的理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