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1章 抄作业的皇太极!(第三更)(1/2)

作者:画凌烟
能与皇帝共享晚宴,对于大臣们来说都是圣恩浩荡,更别说对普通人。

第二天,大明日报整版都是天子接见高考各科第一名的新闻。

这件事对普通民众是又新奇又有激励,大家都在说自家娃未来也要考大学。

可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啊!

谁在发愁呢?

当然是国子监的那帮人!

国子监是古代的皇家学院,读的都是孔孟圣道。

国子监的学生可从来没有被皇帝特别接见过,现在倒是,一群读杂学的人受到了皇帝的接待,还每人得到了一封皇帝亲手写的书函。

国子监的学生当场就不淡定了,但鉴于去年的国子监案,大家还是克制下来了。

只是,新学和旧学之间的矛盾,似乎又加深了一些。

有人私下不无担心地说:陛下若是真的大力发展所谓的新学,建设更多的小中大学,迟早有一天会引发大乱。

有心人已经察觉到,看似顺利的大学政策,私下已经开始暗流涌动。

而随着唐子陵的上任,大学的学生进入仕途算是开了先例了。

并且,随着高考的结束,北京大学的各个学院,突然增加了3000学生。

北京大学施行开放式教学,学生有统一的制服,北京城的街头明显多了不少穿着北京大学制服的学生,有男有女。

听说这一次还多了一座艺术学院,分为音、画、书、戏曲等各个门类。

并且当今天子还亲自去艺术学院提笔。

整个六月,仿佛是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的六月。

北大的未央湖畔都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身影,有大学的教授在湖边与学生闲聊,有同窗之间谈论天南地北。

六月十五日,一场夏雨刚刚过去,将北京城的水泥地冲洗得干干净净。

乌云迅速退散,留下湛蓝清远的天空。

夏风吹来,连坐在马车内的崇祯都感觉心旷神怡。

今天,他陪着张嫣去艺术学院去溜达一转来着。

田秀英也非常喜欢,索性也跟着一起出来了。

两个妹子都非常激动,正在相互交谈着。

王承恩突然在窗边小声道:“公子,北边有消息传来。”

说完,便递进去一个小匣子。

崇祯微微一怔,是刘乔送来的情报?

他立刻将匣子上的封条撕开,用随身携带的笔刀,将匣子撬开。

看完刘乔的信,崇祯先是有些惊诧,随即露出了笑容来。

这封信的内容是什么?

主要是汇报建奴的情况。

皇太极竟然开始改制了!

现在建奴内部正在大刀阔斧!

从去年辽东之战结束后,皇太极损失广宁,便回去开始集权。

最开始是废除八王议政制度,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直接成了六部,开始建立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这意味着阿敏、代善等人基本已经被清理出权力中心了。

如此一来,军政、行政、司法等权力全部几乎全部集中到了皇太极手中。

还没完,他竟然还开始做土地改革。

建奴现在拥有的土地,基本上都是从大明手里掠夺过去的。

掠夺过去之后是一个什么形态呢?

自然大力的封赏有功的军官和贵族,为了拉拢、安抚投降的几个蒙古部族,还给蒙古的贵族老爷们大肆封赏了土地。

而这一次,皇太极趁机夺过代善等人的权力后,竟然也开始改革农税。

几乎将崇祯的农税给照搬了过去!

即拥有10亩以下的农民,每年每亩只需要缴纳0.034石(约4斤)粮食,拥有10亩以上100亩之间的,每亩要缴纳0.09石(10.8斤)粮食,若是超过100亩,每亩要缴纳1石(120斤)粮食。

且地主不能对佃户加租!

崇祯的整个新农税政策就是为了遏制土地兼并,甚至为了倒逼那些拥有众多土地的地主。

这个新农税政策执行下去后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华北就出现不少地主开始卖地了。

皇太极这真的是现学现卖了。

说来讽刺啊,国内一帮大臣地主乡绅反对崇祯的新农政,结果敌人照搬全学了。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连皇太极都承认,张凡的这一套改制是非常好的。

还没有结束,皇太极不仅仅学了新农税,还专门成立了农政院,将农政院升到与六部一样的位置,开始组织一批人在辽河平原、东北平原和三江平原拓荒。

这个举动让崇祯有些心里发沉。

东北那地方可是有肥沃的黑土地的,而且三大平原面积非常广,自然资源也非常丰富,如果真的被皇太极开发出来,建奴必然实力大增!

这就完了吗?

还没结束!

红薯也出现在了辽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