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76章 当世子贡杨德祖(1/3)

作者:浙东匹夫
连杜畿和杨修这些局外人,在大街上都能听到王必倒戈、韦氏分支韦康被抓查问的消息,显然这事儿已经到了最后的收网冲刺阶段,图穷匕见。

当天,七月初三一早,京兆尹府衙正堂,自从就任京兆尹后,两个月没审过案子的李素,居然破天荒地亲自公开处理一桩案子。

汉末的司法制度没那么讲究,只要“春秋决狱、论心定罪”,靠“五听”取证。

最大的案子要上报廷尉,普通的案子地方官想自己审也行,忙不过来交给法曹属官也行,也不存在唐宋那些严格的公堂礼制威仪。中平年间天下大乱以来,就更加不讲究了。

所以,李素难得断案,也不用穿专门的冠、服,就跟平时策问选拔人才架势差不多。

京兆韦氏的韦康,并没有遭到捆绑,只是被差役用刑杖交叉押着,推到堂前,听李素一一喝问。

堂外并没有普通百姓旁听,但有一些京兆尹的属官,乃至受邀请的其他京兆大族的子弟,前来旁听。

案情的基本情况,双方没什么歧义,所以也没什么好多问的。

李素先让人稍微出示了几件证据,主要是人证,是几个韦康派出去散布谣言的门客、家奴,被京兆尹的差役抓了现行,然后让他们当堂招供、家主韦康让他们干了什么。

这些人自然是早就挨了好多打老实了,而且李素承诺只要说实话会保护他们。所以他们当堂承认,就是韦康让他们到处散播喷京兆尹盘剥百姓、官府从高粮价中爆赚差价。

人证说完之后,李素脸色一板:“韦康,你还有何话可说,这些人散布流言,诬陷朝廷赈灾义举,其罪不小!”

到了这一步时,韦康还不服气,抗声自辩:“本朝从未听闻士人忧心国事、多发议论,就因言获罪。韦某是让他们呼吁了这些话,但韦某本心只是因为愤懑百姓凋敝,不甘百姓逆来顺受、强忍盘剥,仗义执言。

就算最后所言有所出入,按‘春秋决狱、论心定罪’,那也不过是好心办事、略有失察,李府尹莫非要因为这些理由,就治我的罪么?我怎么知道你哄抬粮价,自己赚了多少?”

还别说,韦康这番话,抗辩得到目前阶段时,还颇有几分后世震惊部自媒体人“虽然我们说的也是假新闻,但谣言倒逼真相”的意味,李素确实不好直接治他的罪。

东汉后期可没少发生太学生“清议”批评时政的事情。桓帝年间因为宦官残害清流官员,导致“太学生刘陶数千人诣阙上书”,读书人忧国忧民评论时政就算说错了也不能治罪啊。

幸好李素有准备,他好整以暇地拿折扇当惊堂木比划,声音低沉而有力地喝问:

“好一个论心定罪,如此说来,你是觉得,你让人四处传言官府故涨粮价牟利,本心是为国为民咯?那王必幡然悔悟,主动向我坦白,说你早就跟他商议,要破坏朝廷赈济赤贫、便于你们趁着荒年穷人卖田、兼并土地!这你又如何解释?”

韦康还不知道王必究竟怎么样了,自忖并未落下任何物证,当下耍赖道:“那定是王必构陷于我,或是有人指使王必构陷于我。

我们家与王必交情不错,这点不假,但他也不至于因此主动触怒上官、散布不利于京兆尹抗灾赈济的言论吧?他言行乖张,也是出于己意,何故攀咬他人!

再说,王必原先一贯表现得对府尹在民政方面的举措不服,怎么会突然向你‘幡然悔悟’,此言莫非欺天下人无耳无目!愿请王必当面对质!”

李素法令纹抽搐了一下:“可惜,王必是不会和你对质的。”

韦康骤闻此言,忽然来了精神,得意地绝地反扑:“府尹怕不是把王必屈打成招、无端残害?所以不敢让他来见证对质!我说王从事怎会忽然性情大变,哈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惜汉中王勤王义举,竟被你这个贪官污吏破坏!”

韦康说起这番话时,居然还一身正气,不明真相的人说不定还真以为他是个为民请命的豪杰之士。

李素冷冷看着他,等他得意完,才拿出一些书信、以及一个被捆着的薛悌,外加抬上来几具曹操派来的护卫的尸体。

然后李素才好整以暇地开口:“王必不能跟你们对质,是因为我把王必保护在了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最近要防止被征东将军兖州牧曹操的刺客找到——

我介绍一下,此人名叫薛悌,是曹操派来联络故吏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