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5章 时代背景(1/2)

作者:碧蕊白莲
三月三日,石原正雄带着人,汇同长野县知事等政府官员,以及另外一些企业主和他们的随行人员一起乘坐包机是从松本机场飞往了中国大陆。

在机场室的时候,其中一些人不但谈笑风生,而且毫不遮掩的流露出了一副伪善的救世主模样。而在石原正雄看来,明明就是去抄底赚钱,何必假慈悲呢?

资本家的真正嘴脸完全就是,投资了,剥削了,那也是在给他人创造就业机会,就应该感谢我才是。

坐在飞机上面的石原正雄,内心里面是五味杂陈的很。自己的脑海里面开始浮现出了前一世从实际生活当中和各种资料上面看到的东西。

他比这里的任何一个人都要清楚,中国大陆当下的经济现状正在经历席卷全国的下岗潮。

这其中最大受害者,就是一个个社会中下阶层的普通人。其中的一些惨状,着实不好描述。

有的地方,甚至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么一句杜甫的诗句来形容是丝毫不为过。

每月一百多软妹币的下岗费都不能够按时发放,从而造成了不少企业的下岗职工跑去市政府,市委门前请愿,乃至还出现了人群自发和有意阻塞当地一段交通进行抗议,示威和游行。

像这样的事情,即便不是天天都有,也是每月都有。几个月不发下岗费,那都是一种常态。

下岗工人要不是被逼的没有办法,谁会做出那些事情?中国的工人阶级出了名的本分和老实。

不但如此,连工龄买断的钱都迟迟不能够到位。事实上,原本好些企业在这之前,就早已经陷入到了经营困难。

不能够足额及时发放每月工资,拖欠大半年,甚至一年工资的,多了去。这就造成了普通工人家庭的生活愈发困难,日子过得越发艰辛。

别说普通工人,哪怕是技术工人的工资原本就低,又没有什么存款,而每天还要吃喝拉撒的花钱,把仅有的一些存款是陆陆续续地拿了出来贴补和维持生活。

存款在一点点地减少,便导致了人一天天地越发变得不安和焦虑。说什么下岗之后自主创业或者就业,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在六七十年代,他们这一代人也就十几岁,二十岁不到的年龄,就进入到工厂里面去当小青工。

绝对大多数人的学历就是小学或者初中毕业。甚至这当中小学没有毕业,文盲,半文盲的人,也不是没有。

即便是技术工人,掌握的所谓技术,也大多数属于早就淘汰了。这个时候的中国大陆上面还能够看到修理雨伞,修理钢笔等等这样的职业。

石原正雄深知,与此同时的,都早已经就普及了现代数控机床技术,一家十个人不到的小作坊里面都是用的数控机床,还有高级技师,而中国大陆还在手工制作,在数控机床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江浙经济最发达的中国大陆地区,当地政府想要突击培训一批数控机床的技师。结果就尴尬了,连懂数控机床的高级工人都没有。而有数控机床,也懂如何操作的地方,只有一些大学或者研究所里面才有。

下岗职工当中那些五六十年代的生人,已经人到中年是上有老,下有小。年轻些的,六七十年代的生人,无非就是读了一个技校,然后就被安排进某一家工厂里面当普通工人。

至于这些人的父母,同样是一个个普普通通和本本分分地老实巴交的工人。哪怕有退休费,也少的可怜,基本就只是够一,两个人的最基本开销。

在工厂里面看见工人,无论是男女,穿着打了不少补丁工作服,那才是一个个真正的常态。

下岗潮的重灾区不只是东北三省,而且连中国大陆第一经济大城市魔都也不能够幸免。魔都也是集中了钢铁厂,纺织厂等等国有大型企业。

而这些大型国有企业,不但人数多,而且还会出现夫妻两人,一家两代人,甚至三代人都在同一家企业里面工作。

这一旦下岗,全家就真的到了没饭吃的地步。哪怕不是在同一家企业,也会出现夫妻二人或者一家子人都下岗的局面。

有个手艺,推着自行车去某一家厂子门口卖馒头。结果,一发现,原本只有一家卖馒头的突然变成了五家,乃至更多。

即便没有下岗的人,也难保家里面没有下岗的人。为了节省开支,以前要吃早餐的,都干脆不吃了。这一个生意还怎么做?

同理,再有就是,花一些小本钱去市场卖菜赚一个算一个。结果,又一发现,原本在一个口子上面就一个卖土豆的小贩就变出了多个卖土豆的小贩。

更悲剧的就是,有人卖土豆,为了好卖,于是就带着满是泥巴的土豆去河边把它洗干净,却不慎失足落水丧命的。

还有因为下岗造成了精神或者心理问题的下岗工人。明明厂子都关停了,他还依旧每天是风雨无阻的要去厂子一趟看看。

在其心里面,总觉得会再开工,总觉得这一切都是假的,总觉得生怕没有人告诉自己……

石原正雄很是清楚,没有最悲剧的下岗工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