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八十一章 关于替换一条看门狗的计划(2/3)

作者:于秋陨S
时已经快十月末,自年初讨董以来,已经历时半年之久。根据站前的估算,此刻军中从徐州运来的粮食,也应该消耗得差不多了。

虽说除了初战西凉军后,一直是盟主袁术供粮,而徐州军率先入雒,并且接盘了董卓搜刮而来的金银财宝,丝绸宝物,可这些东西毕竟不是粮食,短时间内也变不成粮食。

而且自从联军入雒之后,整场董卓讨伐战就算落下了帷幕,袁术也就不再供应粮草。反之,刘备这边却收编了徐荣的两万羽林军,张绣麾下的数千西凉军,又有杨定、董越麾下的五千俘虏,部队数量增长了近四万人。

这些都是精锐老兵不假,但也都是要吃喝的,所以军粮一日少过一日,也就不足为奇了。

早在开战之初,林朝从徐州世家那搜罗了足够支撑半年的粮草,此刻纵然还有余结,也应该不多了。

况且大军返还徐州的路上,以及到了徐州之后,直至年底之前,都还是要吃喝的。要维持军队的战斗力,首先就要让士卒吃饱。

舍此之外,其他都是空谈。

今年一整年,徐州都在征战,先是为了打开局面而进攻泰山,后来又入雒讨董。

一整年的战斗,死伤了不知多少手足,破坏了多少家庭,这时候若想稳定军心,使军队战力不降反涨,除了给士卒加官进爵,各有封赏外,还得抚须战死将士的家属。

此外,林朝还想让徐州过个肥年。

这些,都需要钱。

这些,都需要时间。

这些,也都释放了一个信号。

那就是,该退兵了。

所以林朝决定,等解决了此次疫病后,便向刘备提议退兵。

以今年徐州的消耗,明年说不准徐州还得休整一年,一方面消化这新归顺的四万士卒,一方面治理军政民生,巩固地盘。还有一方面,便是加急操练士卒,为以后新一轮的战争做准备。

当然,这所谓的休整一年,也不会真的什么都不干。

关于天下局势还要时刻把握在自己手中,阴谋、阳谋、诡计、外交手段,这些该用的还是得用,倾尽一切资源,只为使徐州变得更为强大。

大的战略便如如此,至于具体政务,还是要交给以治中从事荀彧为首的徐州文臣去做。

以上便是对内,至于对外,那那就要复杂一些了。

当今诸侯之间的形势,如犬牙交错一般,极容易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境况。此情此景,就如同数百年前的战国时期差不多。

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列国,纷争不休!

唯一不同的是,周天子只是天下共主,诸侯从始至终便是自治其国。而汉天子可是天下实际的掌控者,现在的诸侯就算不愿,也必须躬身低头,自认为汉臣。

想着,林朝便又打开了大汉十三州的地图,盯着地图上最东边的徐州,看了良久。

眼下泰山郡已经在自己手中,等缓过劲来的时候,便是向北侵袭之时,谋夺青州,在东边使徐、青二州连称一线。

扬州历来为偏僻之地,现在也逐渐形成割据之势,不足为虑。可虑者,唯豫州与兖州,还有西北边的冀州。

只要这三块地盘上的人不来捣乱,只要半年的时间,青州就能纳入囊中。

可如今这三州的控制者,却是一个大问题。

先说冀州,冀州如今名义上的主官是韩馥。但是以他的手段和人望,又怎么可能玩得过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袁本初,所以不出意外,冀州落入袁绍手中,只是时间问题。

再看兖州,兖州刺史刘岱原本是林朝选定的一条看门狗。可就讨董之战来看,刘岱可不是一个老实人,也不是一条称职的忠犬,随时有噬主的可能。

其人志大才疏,又喜欢火中取栗,摇摆不定,林朝早就有将其替换的心思。

弄死刘岱只是小事,但麻烦的是,刘岱身为汉家后裔,与刘备同为宗室,自然不能明着杀。可林朝出山以来,暗中谋害别人性命的事情没干过几件,且除了毒杀天子刘宏之外,其他的都失败了。

再者,刘岱死了,选谁接替兖州刺史的位置呢?

谁又能保证接任的人,会愿意与徐州结好?

眼下徐州文武中,除了林朝和关羽之外,谁也没资格担任一州刺史的位置。

自己和关羽当然不能轻动,所以林朝思来想去,也只想到了寥寥数人可接替刘岱,其中一人便是孔融,孔文举。

孔融其人风骨极佳,对汉室忠心耿耿,又有气节,又与刘备交好。可惜他有一个跟刘岱一样的毛病,那就是志大才疏。

只要他来当兖州刺史,莫说帮助徐州,能不能坐稳位置还是两说。

还有一位,那便是林朝的丈人,颍川荀爽,荀慈明。

荀爽的资历够,能力也够,但可惜垂垂老矣,身体也不好。林朝想了想,还是让他颐养天年吧,不然累死在兖州任上,那可就不好了。

最后,真正合适的人选只有两位,蔡邕和卢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