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7章 施粥救济百姓(1/2)

作者:明末逐鹿
“铁牛兄弟,我走之后,大人的安全就劳烦你了,可别喝酒误事。”

武松在离去之后,拉住李逵告诫道。

“武二哥放心,在俺心里,大人的命俺铁牛重要。”李逵拍着胸膛,沉声应道。

随后武松便去了渡口,乘船直驱江州而去。

(这里再解释一下水浒中的地名问题,无为军历史上与江州肯定不接壤,因为中间隔了池州、舒州。不过这里是小说,咱们就不拘泥这个细节了,好在无为军也在长江边上,处于长江下游,而江州处于长江上游,这个也算是有些贯通点。)

巢县官田署,是目前秦烈编管之地。

官田署管辖下的这片田地,属于官田,实际上是无为军官府所有,这片田地的耕种人自然是佃户,但收获却是军监所有。

这些官田的收入,就是用来发放无为军两县官吏的俸禄,也是无为军的一块灰色产业。

总计三千五百公顷水田,每年产出差不多二十万石粮食,除去佃户所得,折算成铜钱差不多有五万贯钱,可以说在无为军这一块为官,小日子确实过得不错了。

秦烈现在的家就在官田署边上,是一座占地足有二十亩的小院。

当然这个宅院名义上确在朱凤英头上,而秦烈的住房,同样名义上只是一旁的牛马房。

因为秦烈现在再官田署也是要干活,那就是放养官田署,用来耕种的牛马。

当然这里的马都是驽马和驴子骡子,可不是战马。

正准备出门的扈三娘,和李师师、朱凤英三女此刻都换了一身干练的服饰,头戴着瞻帽,见到秦烈和李逵归来,三女不由笑着迎了上来。

“公子,官府那边怎么说?”由于秦烈早上就吩咐了,要施粥救济灾民,所以家中上下起动,李师师、朱凤英都参与到了其中。

至于扈三娘自然更不用说,不但忙前忙后,还要负责二女的安全。

“暂时我们自己先忙吧,官府那边一时指望不上。”秦烈并没有失望,官府不帮忙,他也可以先救济百姓,毕竟这是做善事,又不是作秀。

“鲁大哥已经带人搭好了粥棚,就在官田署边上,也就是城墙脚下,咱们现在正准备过去帮忙。”

扈三娘点点头,一行人随即上了马车,朝城墙边上的粥棚而来。

来到粥棚外时,之间远远的便看见无数难民,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在吴伦、吴绍、李黑娃带领的庄丁的维持下,四条长长的队伍,足有好几里长,目测至少有两千人。

“子扬哥哥,怎么这么多人啊?我们准备的粮食会不会不够?”

见到这么多人,心善的小丫头朱凤英,不由担心的问道。

“慢慢来吧,现在咱们是救急,能救多少算多少吧。”秦烈安慰她一声,伸手把她从马车上牵了下来。

“都给我老实的排好队伍,谁要敢插队闹事,可别怪俺黑旋风砍了他。”

粥棚边上,十二口大锅熬着的米粥,散发出来的香味,引得人群一阵骚动。

不过当李逵拿着双板斧站了出来,发出的一声怒吼之下,人群随之便安静了下来。

其实自古以来华夏的老百姓,绝对是全世界最勤奋,最踏实的一类,只要有口饭吃,他们都会死心塌地的为你卖命。

“谢谢,谢谢……”

随着施粥开始,那些难民在领到一碗稠稠的稀饭时,无不是感激的连连表示着谢意。

“一人一碗,排好队,不许插队,请青壮男子,给老人和孩子优先。”

秦烈见到队伍中有不少孩子,自是看得格外心疼,这个时代的百姓,当真是太苦了,盛世他们要拼命耕种,缴纳沉重的赋税。

乱世又要遭受战火之苦,过着如浮萍一般的生活。

在扶起一名瘦弱的孩童之时,秦烈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亲自拿了一个新碗,给他盛了一碗粥。

“吃吧,吃饱肚子才能好好活下去。”

“谢谢恩人,谢谢恩人……”看着眼前这个只有十来岁的孩子,蓬头垢面的向自己鞠躬感谢,秦烈不但没有丝毫成就感,反而有种眼眸发酸的感觉。

这样的场景对于秦烈这样一个重生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重生古代,难道只是为了泡妞,争权夺利吗?

如果是这样的重生,那只能是老天爷瞎了眼,让你再次苟且了一次。

在秦烈看来,既然重生了,在自己走向辉煌腾达的路上,更要担起身上的责任,就像先贤所言,至少也要做到兼济天下。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看着眼前的百姓,秦烈不由想起了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诗词显然是诗词作者,一种最深切的人生体会。

“干什么,干什么,都给我闪开,没看到黄大人车驾来了吗?”

“你穷酸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