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9章 隔离十四天

作者:永了尘
王耀打开房门,把吃的东西塞了满满的一冰箱。

同住的其他三户室友,有一户老家是浙江的,有一户广东的,这两个地方疫情相对严重一些,他们一时半会是不会回北京了。

还有一户是内蒙古的,王耀发微信询问了一下,他也暂未确定返京的日期。

诺大的房子空荡荡的,过惯了在北京租房早上抢卫生间洗刷、晚上等厨房做饭的日子,王耀还真有些不太适应。

王耀把所有的窗户都打开通风透气,透过窗户眺望远处,冷冷清清的大街上空无一人,与往日的繁华喧闹截然不同。

收起略显惆怅的情绪,王耀伸了几个懒腰,不太情愿地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准备下午的督导会报告。

如今,有了发达的网络支持,“线上办公”已经成为疫情期间各公司管理的常态手段,有时候王耀觉得待在家里比在公司里还要忙碌。

部门在下午三点召开全系统的视频督导会,会议上将对疫情期间如何更好地开展业务提出一些细化的指导和要求,会议通知还是王耀在高铁上发出去的。

领导对这种临时性的报告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就是要“快”,报告撰写人至少要提前一小时把报告初稿发给上级审阅。

如果在公司还好,可以直接面对面指导修改,现在却只能通过电话进行一遍又一遍地沟通。

王耀这一坐就是三小时,把报告翻来覆去的检查了几遍,确认没有问题,才发给了钱总。

十几分钟后,钱总连续发来了好几条微信语音。

王耀点开语音,一边听着,一边噼里啪啦的敲着键盘,按照语音的内容去修改报告。

“你把报告的题目调整一下,‘加油’改成‘必胜’。”

“开会前,把最新的业务进度再更新一下。”

“把业务前三名的表扬,后三名的加粗批评。”

“倒数第二张片子删除掉。”

“增加一张公司支援武汉抗疫的片子。”

“......”

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王耀终于赶在开会前的十分钟,把定稿的报告发给了钱总。

肚子咕咕响了一声,王耀发现自己还未顾上吃中午饭。

饭要吃,会也得开!

为了避免在家隔离的员工消极怠工,公司要求居家办公的人要和在公司上班时一样,开会的时候必须穿西装、打领带。

王耀换上西装,趁着总分公司视频连线和点名的空隙,匆忙煮了一些速冻水饺。

等主持人点名之后,王耀把摄像头暂时关闭,瞪着一双不大的眼睛盯着屏幕,时不时地塞嘴里一个水饺。

没有大蒜,也没有调味醋。

肚子饿扁了的王耀,总算凑合着吃完了居家隔离期间的第一餐。

会后,办公室发来了一个电子表格和关于防疫的注意事项。

“请大家按以上表格选择班或班,明天开始错峰上班,并特别备注上班的交通方式;居家隔离的员工请每天早、晚两次上报体温。”

只要一天没有业务产出,公司就会多一天的空耗,为了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泰鼎人寿总公司开始分成、两班轮流值班。

当值的员工去公司办公,不当值的员工要在家里正常办公。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老公去了北京、孩子去了姥姥家的苏悦然,终于告别了连续住了十几天的储藏室,躺在了久违的大床之上,别提有多舒服了。

连续几天,忙着为小区居民办理出入证,苏悦然都快累散架了。

其实,社区一开始办理出入证的初心是为了防止外来人员的进出,因为党员先锋队等非社区工作人员跟居民不熟,有了出入证就可以有效鉴别和规避外来人员。

随着事态的发展,外来人员的鉴别不再是问题,反而是各小区的居民进进出出的情况屡禁不止,好像有了出入证,居民们就可以光明正大出入小区,无惧疫情一样。

苏悦然等社区工作人员开始意识到,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居民频繁的进出,如果到了超市或者药店等公众场所,还是会造成人群聚集,并不能起到限流的效果。

如何进一步规范居民的行为呢?

社区里集思广益,决定换发新的出入证,采用红蓝卡和单双日的管理办法,红色为双日上午出门,蓝色为单日下午出门。

确因工作原因需要正常时间进出小区的居民,需要办理职工卡。

办理职工卡的时候,要求员工必须拿着单位盖章之后的职工卡,到社区里进行审核并填写编号。

卡点值守人员只有看到盖章和编号齐全的职工卡,才会正常放行。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