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0三章 十万火急(2/2)

作者:
军、第二军就那几个师团,都在明面上摆着呢,寺内寿一没有可调之兵。这里面不排除寺内寿一向大本营报告,从华中派遣军的几个主力师团中抽调一个过来,比如第三师团、第六师团、第九师团、第十三师团等,但想想又觉得不可能!不是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有矛盾,畑俊六大将不买寺内寿一大将的帐,不支持他,而是日军占的地盘太大了,打来打去,还没有真正的消灭中队主力,日军得分兵驻守,防备中队反扑。这样一来,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都存在兵力不足问题。既然寺内寿一从华中派遣军那里得不到支援,他肯定还是要在内部想办法。这个办法么,也只能在第二军序列里找,因为第一军主要负责山西战场作战,兼顾平汉路守备,其中的第十四师团又用在了豫东战场,暂时情况下一个萝卜一个坑,无兵可调。第二军呢,原本下辖第十师团、第十六师团、第一0八师团共三个师团,其中第一0八师团现在调归第一军指挥,第二军实际上只有第十、第十六两个师团。现在,为了加强第二军,华北方面军刚刚把第十四师团调归第二军指挥。也就是,豫东一线聚集着日军第十师团、第十四师团、第十六师团共三个精锐师团,另外还有从关东军抽调来的混成第三旅团、混成第十三旅团,总兵力都快10万人了。当然,这三个师团中,第十师团在台儿庄曾经遭受过沉重打击,第十四师团在兰封会战中伤亡肯定不,唯一没有遭到过沉重打击的,是日军的第十六师团。如果寺内寿一要抽调部队由南向北攻击的话,那就只能是抽调第十六师团了!问题是总部转来的第一战区的通报中的清楚,第十六师团攻占商丘后,带着混成第三旅团、混成第十三旅团、第十师团一个支队继续西进,攻势凌厉,这才导致第一战区不得不匆匆结束兰封会战。难道,问题就出在这个第十六师团身上?徐州会战时,第十六师团就是隐蔽战略意图,突然出现在鲁西地区,渡过黄河,一拳打在了第五战区防守的软肋上,导致战场形势巨变!这次,寺内寿一会不会故技重施呢?想着、琢磨着,萧四明的脑子逐渐清明了。郑秀川进来了,手里拿着周凯东、陈启才发来的电报,报告泺口大桥对面的日军第五师团部队,曾经试图搜集渡河器材,但遭到了无棣独立团的火力拦截。后来发现,日军改在济南南面长清县的吴家渡附近架设浮桥,周凯东率领两个营赶去打了一下,日军缩了回去。但是日军还是企图在那里架桥,并调来了炮兵,对我军进行火力拦截,掩护架桥。只不过日军架桥的速度不快,现在都还没有架到河中间呢!看完电报,萧四明又爬到地图跟前看了一会儿,用尺子量了量距离,片刻后,萧四明直起了腰子,对郑秀川道:“记录电报:十万火急!师部并转总部及北方局,请指令天津党组织速派得力人员到塘沽港去,监视塘沽港日军舰船变化情况,发现第五师团在塘沽登陆后,迅速通报!并请师部命令苏鲁豫支队,迅速派出侦查部队,携带电台,对各黄河渡口实施侦查,发现日军渡河后立即通报!”郑秀川刚记录完,萧四明接着又命令道:“给无棣独立团发报,命令无棣独立团政委陈启才,亲自带电台和一个连,沿黄河向南侦查,最远到东阿境内,发现日军渡河情况后,立即报告,并迅速后撤。给肖政委发报:十万火急,判断日军第五师团有可能车运青岛,从青岛船运天津塘沽登陆,而后秘密运抵津南地区,对我冀鲁边根据地实施偷袭式大扫荡,攻击箭头直指德州;判断另一路日军,应在济南以南渡河,配合第五师团对德州实施夹击。日军作战目的,就是围歼我攻占德州之东进先遣支队,可能趁势扫荡我华北平原敌后根据地。因此,建议立即结束对吴桥、东光等日军固守据的进攻作战,冀鲁边区紧急动员,转入反扫荡作战。”至于反扫荡作战的内线作战怎么打,萧四明去见肖华时,已经深入交换了意见,基本都有大致方案了!(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