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学校正式招生,在国家还是很轰动的。能招生是不是代表国家已经支持冕冠计划了呢?
支持这计划的和反对的同时把目光投向了新上任的总理——夏华。
当代领导人奉行垂拱而治的策略,国家大事交由大家共同决议,虽然夏华在民间支持力极强,但是不可以一票否决别人的异议。现在他正在致力于推行新房改计划,绞尽脑汁发动人大代表们通过复活鬼城的法案。
夏华的房改方案全天候在个网站上直播具体内容与实施方案。社会反响热烈,国家像处在漩涡中的巨轮,明处是大众热情推进的主力,暗处是湍急而不可预知逆流。
那些靠房地产发家的商人哪一个没有纵横深广的关系网?哪一个不是百炼成精的老手?他们握着金融的命脉,他们跟银行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他们不相信银行敢跟他们翻脸,更不相信国家敢让银行破产。
他们有恃无恐,四处活动。只要绑牢了国家银行,他们的利益之舟永不沉没。所有的商业投入都是银行贷款,我倒了,银行也跑不了。房市熊了,自有金融高层想尽一切办法迫使政府出台降息政策调控,用政府鼓励民众的购买欲。这一招妙吧。民众的钱是有数的,一下子增高的售楼率,全是政府投入的贴息贷款,其实最后而言都是政府在买单。
夏华明白这个道理,所有聪明人都明白这个道理。金融高层都是聪明人,可是等到他们终于明白过来的时候,自己已经陷得很深了。房产业的黄粱美梦无限膨大时,他们只看见民众被商业广告洗脑后的狂热,没看见或者不愿看见后面的危机。
只要民众不放弃对房子的追求,那些闲置的房屋总有一天会变成钱,只要房价始终稳住,这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呀。中国有十四亿人口,每年有多少新增家庭?人口流动性强,好嘛。越流动越好,资金就是靠流通来增值的,利益当然也是靠流通获得的。这房子一转手,中介、房管局、税务局多少单位收益,换句话,国家也受益嘛。这可比强迫老百姓交税更好赚,又简单。
搞经济的总是从利益着眼,夏华不可以。他是人民财产的总管家,坐看国家在这个漩涡中飘摇,坐看老百姓预支了未来的幸福跟着那些误导他们的广告穷追,他心疼。
居,不求大,斗室可以安身。有必要顶着豪华的房子拼命挣钱吗?有几个人安安心心的在豪华的房子里睡到自然醒?有几个人陪着家人享受到耳鬓厮磨,天伦同乐的幸福了?
无限放大人们的**,使之沉沦在永不满足的追逐当中,到底是有效促进了人类的创造力,还是残忍扼杀了人类的快乐本能呢?
夏华明白一点,那就是要想挽救中国被房市拖曳的命运,就必须彻底斩断房产商与银行之间的联系。
第一条政令,各级省市曝光现有全部可居住面积,人口及家庭相应住宅需求比例。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经过二十年房产商契而不舍的努力,早已完成了供求平衡。不平的是永不放低的价格,还有沸腾的民愤。
第二条政令,把所有房产开发时间计入售价,房屋使用寿命是有限的。购买空置房产的人有权要求免于支付已经浪费的使用期。这样,一套七十万的房子,在十年后卖出的话,可以减免十分之一的购房款。而开发商则应代为支付这十年的所有管理费用给当地政府。
这条政令无疑是正确又有力量的。那些抱着‘只要房子在永远不愁卖’思想的开发商们,再也不敢忽视夏华的决心。房价终于自发的、毫无怨言的降下来了。
这一次民众也没有像以往那样不谨慎追捧了。大家冷静的选择观望,有了准确的供求信息,有了新裸婚时代的启迪,新时代的国人终于学会了从容面对。
民众从容了,商人就不淡定了。处于死角的开发区更加无法面对这急转直下的形式。有人沮丧到寻死觅活。
第三条政府令诞生了。
由政府注资,银行结算买断所有自愿出售的闲置楼盘产权,改作廉租房,供应当地居留的所有工作者。
不愿意卖出使用权的开发商可以选择用租赁方式冲抵银行贷款。
第五条政府令很严格。限期结算所有房产开发商的银行贷款合同。
第六条政府令很温柔。对已结算不存在银行欠款的开发商提供新行业扩展启动资金。
循序推进的政府令,终于把绑架了金融系统长达二十年的房市轻轻卸下来,虽然有点撕心裂肺,但是规避了更大的伤害。
夏华兑现了让所有新人有房子住的诺言。各地廉租房优先供应已婚夫妻,工厂负责用大宿舍安置单身工人。
轻装上阵的商人们痛定思痛,这次看准了高科技板块,以饱满的热情在政府引导下,再次投入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
冕冠计划因为涉及到教改,夏华一手实在抓不了两条大鱼,反正唐杰有的是鬼点子,先由着他自己折腾吧。
对于记者提问,夏华只给了一个回答,“在不违反现有教育思想的前提下,适龄儿童有自由选择何种受教方式的自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