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4章 《恶媳妇是怎样炼成的》之本性(2/2)

作者:星夜阑珊
一个旧饭盒伸向我们,嘴里喃喃着不知哪里的语言,虽然听不懂,我却在第一个瞬间确定了两件事。

一、他是乞丐,想讨口热饭吃。

二、他是外地人。

所有人都愣住了。这实在是很值得意外的。只为讨口饭菜的乞丐早在十几年前就绝迹了。常见的都是讨钱的。

没有人作出反应,门卫第一个想到了自己的责任,用本地话叱骂和往外驱赶老人。老人花白的头发在寒风中颤抖,一边拉扯着被门卫拽住的破旧布包,一边努力回头向我们伸着饭碗,干裂的嘴唇颤动着。那一刻我想起龙洁儿的客人向她表心意时请我们姐妹吃的那桌八百元的蛇肉火锅宴。

南方人真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蛇骨熬成喷香的汤羹,在黄铜火锅里翻腾不息,普普通通的蔬菜放进去都立刻变成人间美味;蛇皮也干净利落的切段摆成好看的花式,据也是口感上佳,主人特别养颜,一再要求龙洁儿多吃;最了不起的是那蛇肉上下的工夫——几盘鲜嫩的肉丝。被挽成片状,如果挑起一端,你会发现这是一整条蛇肉,看上去仿似线穿珍珠一样的精美,用专用的漏勺在骨汤里滚一滚,鲜嫩得叫你连舌头都一起咽下去。

这样的高端宴席,在百米之内就有四五家酒楼在做,而且天天客满。当地人的富有可见一斑。

然而就是这样富庶到泔水流油的地方,竟然会有乞丐冒险闯到酒店讨口饭。他这一路上经过了那么多殷实富裕的民居,竟然讨不到一口饭吃?岂不是咄咄怪事?

在我的故乡,吝啬点也不过是施舍的多少而已,从来没有驱赶乞丐的风气。

愿意在温柔乡里一掷千金的南方人竟然会吝啬那珠江沙粒般的一碗米饭,我很惊诧,继而义奋填膺。

那一刻刚好我的饭盒被装上了热腾腾的一勺米饭,我不假思索追上去倒在了老人伸着的饭盒里。

做完这些事以后,我自己也有点手足无措了,面对所有熟与不熟的员工,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脸发烧。

客房会计林伯马上夹了两条鱼给那老人,和蔼的用本地话了几句,老人千恩万谢的走了。门卫却尴尬地仿似自言自语的解释起来。因为用了生疏的普通话,我知道他有要我明白他也是迫于无奈的意思。

其实几位保安对我都还不错尤其是本地的这位老人。他这样子使我忽然明白自己的举动多么不合时宜,是因为我使得别人变成了冷漠没有同情心的人。我实在是太冲动了。

林伯示意我再打一份饭菜。端着饭盒走过队伍的时候,一个声音若有似无地飘过来。

“做秀。还不是拿老板的东西做人情。”

我的心一颤。我不能辩解,我并没有要出风头的**,我只是不想在这金钱至上的地方,泯灭了我的本性——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善良本性。

实在是不想看到一个饥饿的人失望的离去。那样的话,受伤的何止是他的饥肠,连同那颗老迈的心也会一同受伤。如果他饿死,我们这些冷漠面对他的求助的人,难道就不应该承担一点罪责么?

记得儿时,母亲经常因为对乞丐慷慨而受到族人的责备。她不懂持家,导致我们有时候会吃不饱肚子。母亲只是:“少吃一顿饭我们不会饿死,但是一个在异乡的人,有时候,一碗饭真的可以救命。”

她告诉我,五九年有一个乞丐偷了邻村一棵大白菜,被追到时已经吃掉许多,一天后这个乞丐死在了两里外的废弃窑洞里。乡民非常愧疚,虽然是在那个人人吃糠咽菜的岁月。

我的乡亲都相信,人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能放下尊严去乞讨。父母都希望我们善待乞丐。曾经有一个长得还不错健康的年轻人到家来乞讨,母亲请他吃饭之后又塞给他三块钱。我不记得她具体了什么,只知道我那时上学半年的学杂费不过二块五毛钱。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年轻人临走时心里应该是温暖的。而作为帮助了他的人,母亲也是快乐的。

为什么现在想要做一个好人都还要三思而后行呢?

“不要在意她们的话。”经过大厅的时候,总台的玲姐主动招呼我,给她送饭的男子是前楼的音响师刘哥,一个虽不特别帅气却非常能干的青年。此后每逢遇见他,总会跟我微笑着打招呼,像村里的哥哥们那么温和可亲。

玲姐是财会毕业的中专生,随着丈夫南下淘金。她与刘哥伉俪情深,羡煞多少人。玲姐娴静雅,气质脱俗,对待那些仰慕她的客人也能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是员工中人缘最好的,更因为丈夫工作的出色而倍受董事长与经理器重。

我很开心,在这里我并不孤单。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