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章 我 要的不是钱(1/2)

作者:星夜阑珊
在中国,葬礼的细则非常繁杂,只有族长和族里的老辈们能够弄得清楚。族长大伯的长子艺华被选出来充当孝子,这是丧葬礼仪中不能或缺的。迎宾、奉礼、拉纤引路、摔孝子盆------都是女儿不能替代的。这大概也是中国几千年来重男轻女的根源所在。几个老辈开始教导孝子丧葬中的一些细节。

家康来找姑侄。有点尴尬地:‘‘他姑。过事需要一大笔钱,不知道侄女晓不晓得兄的钱放在哪儿。’’

记起父亲下午叫她收藏的布包。她领着姑妈打开书箱,最上面的布包被心翼翼的打开,大家瞪直了眼。破旧的蓝布片里包着各色纸币。十元、五元、两元、一元,按从大到的顺序叠放着,还有五角、两角、一角的钱币都用橡皮筋扎成捆,五分、两分的硬币用纸卷起来包扎好了。

似乎看见父亲认真地在灯下整理他们这的积蓄,嘴角挂着满意的微笑。

那些个钱,是卖冰棍、炒瓜子换来的。父亲无数次表扬过她的勤劳。

族长和姑妈分别点数了一遍,一共七百八十五块四角六分。

望着这一大笔钱,不相信的:‘‘为什么父亲从不告诉我有这么多钱?’’她疑惑地望着姑妈,‘‘有这么多钱,为什么父亲的病没治好?’’

家英红肿着双眼,‘‘他想留着供你上学呀。’’一时情难自控,她又哭上了:‘‘我苦命的兄啊,你一生为儿为女拼命的做啊------’’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也放声痛哭,‘‘父亲呀,你都了钱财是身外之物,为什么不拿去好好治病?我要的是你呀。我不要钱。’’

赤子之心令几位叔伯也潸然泪下。

族长抹了一把泪,‘‘家声这是早就预备好他的身后事了。’’他把钱递给鼻涕眼泪一把的家英,‘‘他姑,这钱你替侄女保管着,我们开始办正事吧。’’

家英只拿了三百块钱。‘‘剩下的您支配吧。葬礼开销大。不够再跟我拿。’’

这是对他的信任呢。

族长满意的记下账目。开始罗列一大张要采购的清单。不一会儿,在他的安排下,把信【传达死讯】的人连夜出发。这项任务,是不管千山万水,必须把消息传送到指定的人耳中。接到此信的人要先奉一碗水把信人喝,再招待以简单的饭菜。把信人不吃饭要走,也不得挽留。

负责采购的人也在天亮前赶到鲁镇去了,因为必须在天亮时赶回村子。来回六十里地,一同搭伴去了六七个,族长给他们不同的分工,以求节约时间。回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一定要在客人到来之前,准备妥帖。这可是关系着氏一族的大事。

家湾是一个聚族而居的自然村落。全村二十六户,只有一家外姓人。跟同在五服内【即共一个高祖父】的就有十六户。十六家都共着人情往来。一家有婚丧嫁娶,每家都出人出力还出物。现在十六家都把最好的家具器皿搬到了家大院,葬礼的好坏可是关系着姓家族的颜面。

当淡蓝色的晨炊袅袅升腾在鸡鸣犬吠的山村时,家湾剩下的村民赫然发现,半边村子的人都集中到家大院去了。听着依稀的哭声,人们知道又有人离去了。

家湾三面环山,一面向水,青松翠柏,绿树合围。是风水先生望而称羡的宝地。唯一缺陷是西面这口大堰。

‘‘白虎开口要吃人呀。’’老先生频频摇头,告诉族长,唯一的办法是填平堰塘。上百号人指着大堰用水呢。这个提议明显通不过。正值破四旧立新风,也就无人肯信。

家大院就在大堰的正东,站在门口,可以望见大堰堤外的青青麦地,荡漾着无尽的青碧,层层向远方伸展开去。一条曲曲弯弯的路从西北山脚绕道向北,消失在无垠的緑浪中,最后出现在西面的平畈上,变身一条通途,越过学校,径直向着远方的乡镇、县城,迤逦而去。

村里人没事就爱坐在家大院门前的空场子上,遥望西边的大道。那是出离乡村的大道,是出人头地,进入外面广阔天地的大道,孩子们向往,成人也殷切期盼。那条路,曾经风光进出过多少荣耀的家子孙,老辈们都快记不住了。

看着默默无闻的村子,老人都忍不住叹息,当年的荣光,是否像这家大院的大门楼一样日逐残败,将要一去不返了。门楼基座上连着的两个象征当年家威仪的威武雄壮的汉白玉石狮子,现在也污浊不堪,都快磨平棱角了,光屁股的孩为它们的控制权争抢得屁滚尿流。

跨过高到要碰着膝盖的原木门槛,里面是一个拆掉影壁后的宽阔场院,三间纯木结构的正房,左右厢房稍微矮些,古旧的穿花格子窗还能看出当年建筑的古朴典雅。更后面的二进正房,在运动中归了同族的贫穷的叔伯,现在分别居住着三户人家。左右厢房的外围是早已分支出去的五服亲族。

单从建筑上看当年的姓家族的的确确风光无限。然而今天,家大院却痛苦地迎来它最后一位主人的葬礼。三代单传的家声静静地躺在他的一隅,悄然无声。

黎明时分,几位大妈大婶己经把早饭收拾停当。叔伯兄弟们就齐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