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7章 共同进步(1/3)

作者:星夜阑珊
在家长与学子们的忐忑不安中,紧张的学习渐渐进入尾声。日子一天天闷热起来,教室的黑板上被班长一次次涂抹,倒计时的脚步声踩得学生心惊肉跳。无论你望向哪个班级,只看见黑压压一片后脑勺的肯定是高三;晚上熄灯最晚的教室,肯定是高三;走路还抱着书念念有词的,还是高三学生。

教室里越来越安静,学生们的心却越来越波涛汹涌,暗流潜生。谁都不承认自己加了多少通宵,表面上轻松,暗地里疲惫。王兴邺已经闻到了硝烟的味道,每年这个时候,整个中国,所有高中都不能幸免的变成一个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学生们把自己最亲密的同学都当成了敌人,憋足了劲要在高考这根独木桥上把往日的伙伴们挤下桥去,而且是越多越好。

王兴邺很不喜欢这股硝烟的味道,为什么学生们不可以永远是亲密的战友呢?祖国的未来也是需要他们通力合作,共同建设的。我们为什么要在孩子们心中培养狡计与仇恨呢?难道就不可以找到另一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们互相激励,友爱相携,共同进步吗?

王兴邺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的学生明白:高考不是为了挤垮你的同学,而是战胜自己没有克服的学习中的困难,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在倒计时的旁边醒目的写上:‘‘高考不是战争,而是检验!’’

被高中三年级学生自己停掉的体育课时间,王兴邺强迫自己的学生出去锻炼。

‘‘国家要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不是书呆子。’’

他还亲自参加班内的一些自定的比赛,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排球。直到这时候,同学们才发现班主任竟然是个通才,美术比赛他竟然也能拿一副潇洒的行草来展示。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高三一班成了一中的怪胎。校长刘问源碍于别班班主任的投诉,找到王兴邺:‘‘老王,你可不可以内敛一点?’’

‘‘校长啊。不是我张扬,其实,学生们本来就该是这样。你忘了咱们读书的时候,哪有现在他们这样紧张压抑。这样下去,孩子们身体不出问题,精神也会出问题的。’’

刘问源无言以对。现在的学生,知识越来越多,课程越来越紧,身体却越来越差,视力越来越低,精神抗压力越来越弱。这是自己想为国家培养的人才吗?当然不是。

‘‘大势所趋呀!’’刘问源很无奈。

王兴邺直盯着他的老上级,了一句刘问源一辈子都不相信是会从他嘴里出来的话:‘‘顺应潮流我不反对,但是,做人,我有底线。我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我的理想,还有我的良心。’’

刘校长目瞪口呆:好好先生转性了?

‘‘我,怎么跟他们交待?’’

‘‘谁有意见,叫他换下我。’’王兴邺头也不回的走了。

‘‘是谁把他的书生气又勾起来了?’’刘问源百思不得其解。

是谁?王兴邺自己明白,是与萧峰。这两个孩子从不把同学当敌人,很多关系生在他们的帮助下进步卓著。

王兴邺请跟同学分享她的学习心得,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体会和盘托出:‘‘第一,做好功课。不敷衍,不好大喜功,把该做的这好,不盲目追求偏难怪题。第二,纠错。容易做错的,重点加固,越容易越用心力。这就像打仗,后院必须稳固,这样到前方攻城略地时才能后顾无忧。’’

有人在下面笑,佘忆武的死党华伟翻白眼:‘‘你是不是在敷衍我们呀?!这都是老生常谈。’’

:‘‘我真没骗你们,只有确保简易题不丢分,才能安心去做加分题。我每次考试前面的题目是没有复查的,不然哪有那么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加分题。’’

同学们不话了,其实有些东西本来就是被他们想复杂了。那几个跟成绩接近的优等生心:难怪每一次都跟她是几分甚至半分之差。其实自己也知道好多都是因为马虎粗心的缘故,以至于在考后追悔莫及。而中游学生则一味看中加分题的高分回报,耗时费力、苦思冥想,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检查,最后两头失落,大鱼没抓住,鱼也跑了。

‘‘那语、英语等死记硬背的知识,你又是怎么掌握的?别你有过目不忘的奇才。’’一直跟叫着劲的欧扬语含讥讽。他自己全凭着加班加点的苦记,代价是长得像根瘦竹竿,外加一副高倍近视眼镜。他想不通怎么还有时间跟男孩子打篮球。如果她利用租住屋额外加班学习的话,不应该还有那么好的精神呀?

笑道:‘‘我也很希望自己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但是这不现实。起来得感谢萧峰,是他让我找到了记死知识的办法。’’

大家好奇的望着峰,峰红着脸一耸肩:这可不是我的。

接下去:‘‘大家还记得在他来之前,我也是每天坐在教室里不挪窝的。像欧扬的,抓紧一切时间死记硬背。又乏味、又容易疲劳,效果很不理想。给峰补课时,我经常一边回忆一边听他背诵,有时也背诵给他听,我发觉这样的效果比自己独自学习好得多。古人都讲过‘独学而无友’是不对的。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