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易飘零任何一个人第一次看见“旭日号”如此大的船的时候脸上展现出来的表情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震惊。[书库][].[4][].[]这一点即使是已经在曹操那边看惯了曹军的大场面并在那时便面露不屑的张松张永年也不例外。当他被李晟迎接着策马回到这公安的港口抬眼瞧见这江面上独一无二的大船并得知这么一艘巨舰居然是李晟的座舰的时候所现出的便也是那么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样。
“这是普通的画舫吧。我曾经听昔年有人造了一条可以运载千人的画舫。虽然不知道后来为什么被废了但想来也只有画舫才有这么大了。”张松是一个博闻广记的人他一看到“旭日号”如此庞大的身躯便迅将之与传中那艘“千人画舫”联系在了一起。在他的印象中似乎也只有那“千人画舫”可能有这么大的体积了尽管眼前的“旭日号”没有哪一点有那画舫的雅致。
“这可不是什么画舫哦!”李晟轻轻的摇头:“虽然我也很想造那可载千人的大船但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那个造船的水平。这艘‘旭日号’只有三百五十人而已。不过他不是画舫那种优雅的东西而是战舰装备了十六架投石机、八架火弩、四十六张床弩的战舰拥有一次性毁灭两艘艨艟战舰的能力。”即使是看到了这船好几次了但李晟总也是那副看不够的研制他巴望这艘依着自己的名字之意而命名的“旭日号”无不自豪的微笑起来兴奋不已的向张松介绍道。
“战舰?居然还有这么大的战舰?这似乎比楼船要大多了。”张松满脸都是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
“不要不相信这是事实。”李晟点着头给张松一个肯定的回答随即他轻轻的拍了拍的张松的肩膀对其道:“别再看了今天天色不早我们还得赶紧上船启航才是。”
“哦……哦!”张松跟在了李晟他们的后头却依旧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想来“旭日号”给他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接下来的日子多少显得有些忙碌而无趣了。对于李晟来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司马懿还在长沙那时候的模样。李晟的一天几乎都给人占满了只不过这个人从阴翳的司马懿变成了样貌丑陋的张松。秉烛夜谈又是秉烛夜谈。尽管明白这种事情在这个世上确实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李晟依旧觉得有些受不了。他承认与司马懿、张松这样的智者谈话是一件很令人愉快的事情。尤其是在他们对你抱有好感并不会用他们那令人惊异的智慧来刺激自己的时候与他们相谈公论天下大事诉人间百态无疑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度才是。就像吃糖吃得太多会觉得有些腻味一样原本相当轻松的谈话得多了也一样让李晟觉得疲惫。尤其是在李晟稍稍的向张松了一些奇闻异事诸如:“大地可能是圆的”并以“远方的来船才会因此而在自己眼中显得显示从下往上慢慢升起”的理由来验证之后与张松那轻松的谈话几乎变成了张松对于李晟的痴缠。很明显张松对这些前所未闻的东西十分感兴趣。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是知道地圆的。在他们之前不久的前辈——张衡表了自己的天地言:“地如球形天如蛋圆地居天内如蛋黄.天地乘气而立载水而行。”使得他们对地圆之并不显得惊异但他们一直都困惑这两点:其一地这么大怎么看都像是平的究竟有什么直观的东西来验证这大地是圆的呢?其二人居于地上若大地为圆那么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之后所生存的人岂不是倒立着的?为什么他们不会掉下去呢?
问题很明确也很难以解释——一直以来相信地圆的人都被难倒了在这一点上。
这个张松自然也是很清楚。是以他听了李晟所的那些似乎可以解决地圆两个难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姑且不论这地圆是不是正确只这一个难题被解决便足够让他兴奋了。他看着李晟那平静从容的模样直觉的认为他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没有出来。于是他追问了缠着李晟要那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他是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他认为李晟是知道答案的。
“为什么呢?”他追着李晟问。
李晟最后被他追得没办法了只好命人拿来一块磁铁和几块铁片。他当着张松的面将磁铁拿在手中把一块铁片贴在了磁铁的上方。“啪……”铁片被磁铁牢牢的吸住了。紧接着他又拿起另外一块铁片放在磁铁的下方。“啪……”又是一声清响原来本该是往地上落去的铁片也被牢牢的吸在了磁铁之上。而后李晟倒转起磁铁来。但无论他怎么翻来覆去的倒转磁铁被磁铁吸在上头的铁片都没有任何要往下掉落的迹象。
“明白了吗?”李晟微笑的问着一脸平静的张松。
“明白什么?我只看见磁铁吸铁。”张松被李晟问得有些莫名其妙起来:“这和为什么脚下人不会掉到天上去有什么关系?”
“嗯?”李晟并不回答张松问题只是问张松:“为什么磁铁会吸铁呢?”
“因为磁铁就是磁铁。因为他是磁铁所以他又吸力所以他才会吸铁啊。”张松这样回答道。
“那么是不是因为磁铁的吸力而使得吸在磁铁背面的铁片往下掉呢?”李晟又问。
“那是自然的。”张松肯定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