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担心手术失败,这几天足不出户与蕙兰训练合作,蕙兰倒也聪明,经过怡指导后,就明白怡意思,三天不到便成为一个出色的助手,蕙兰担心怡临时怯场,勇于献身,她将自己肚脐边一个黄豆大的痣暴露给怡,是让怡练习刀法,这让怡确实感动了好一会儿。怡从京城医馆接来器械,将蕙兰肚脐的痣切下来,用细细的蚕丝线缝合,术后效果果然不错。经过这次手术怡果然胆子大了一些。
五天后公主果然派来太监将怡和蕙兰接到宫里,公主命人将怡所要求的器械拿了过来,怡查看,只觉得每件手术器械巧夺天工,美奂美轮。剪刀、镊子、钳子、纱布、尖刀、缝针,只是蚕丝线稍微粗了一点。
怡问道:“公主殿下,能否找来更细一点的蚕丝线?缝线越细,手术后美容效果更佳。”
公主听了立马叫人呈上数十种蚕丝线来。
怡发现有些线比头发还要细十倍,更可贵的是柔韧有力。
手术室是选择在公主的厢房,房内只留几个丫鬟,东西准备好后,手术马上就要开始了。
公主揭开面纱静静躺在床上。由于长期难得晒太阳,公主脸白皙透亮,如果没有这个兔唇,公主很可能是个角色美人。怡取水沟、颊车、承浆、地仓等穴先为公主止痛。然后设计手术方案,什么地方需要切除、什么地方需要插入皮瓣,在公主兔唇周围用各色笔墨标记好。由于事前有准备,手术做起来相当顺利。术中出血也不多。术后效果相当理想。公主对着镜子惊讶了半天。公主自然要犒劳怡,怡委婉谢绝。因为他知道在一个女子面前(更何况她又是公主。)如果太贪婪了,那就会坏事,况且他本来也不太爱财。
公主笑道:“难得朱公子不爱财,既然如此,那我就另外送你一样东西。”罢命丫鬟取来一个令牌一样的玉佩。
怡拿在手里,果然是和田玉做成,于是拿在手里把玩了一会儿。
公主笑道:“朱公子为本宫整容,本宫当然要报答你,如果公子日后危难之时,你可以拿着这块玉令牌去见本宫,本宫自然会替你解决。”
怡笑道:“既如此,在下恭敬不如从命了。”
会试考试成绩出来了,三人均通过会试,由于会试不采取排名次,所以谁高谁低不得而知,真正的考验正是殿试。殿试结果会分成一甲二甲三甲。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所以差别相当明显的。殿试在即这些会试成功者,便是开始准备接下来的殿试,殿试本是由皇上出题,然而我们这个正德帝被刘瑾一帮子人哄着四处玩耍,因此出题之事他是无暇顾及,既然皇帝不会出题,那出题之事便又落到当时的一批官身上。其中就有礼部尚书刘春、内阁首辅刘健等人。
一批学子为了走捷径便提着重礼物去看望这些老师们,没有关系的便四处找关系。江奎建议怡去找刘春。怡不置可否,因为他不靠着这个去争取功名。更何况这是一个风险投资,成功了倒好,一旦东窗事发了,丢掉进士头衔,且一辈子与官场无缘,再也不需要参加考试了,因为开除了学籍。
这日早餐后怡与桂秋生坐在房内读书,吃完中饭后,一般情况下大家开始讨论读书心得。
但是由于怡已然被京城医馆聘请为特约外科专家,何况每月有十余两银子进账,这可以满足他与蕙兰在京城的开支。因此他吃过午饭,休息片刻后便启程去京城医馆。今日他刚一出门,见一辆轿子停在门口,这轿子怡做过,知道是宫里的轿子,但不知宫里又有何事情,莫非谁又生病了?不一会儿只见一个十二三岁太监从轿子里走了出来。四处望了望,大声嚷道:“朱怡在里面吗?”
怡从门口走了出来,道:“在下便是。”
太监上前递上一封信,道:“这个给你。”罢转身欲离去。
怡抓住他问道:“是谁让你送来的?”
太监回头瞪了怡一眼道:“你看了不就知道了吗?”罢太监摆脱怡一径上了轿子。
怡接过信,一股淡雅的香味从信面传来,这香味怡似乎有些熟识,信上没有落款,只写了“朱公子亲启“字样,字体娟秀工整,一看就知道应该是一个女子所书,这是谁送的,京城也没有一个熟识的女人呀,竹沁?竹沁的字他见过,这种字体与竹沁字体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莫非她的字体有变化?怡疑惑地打开信封,信笺上写着“宝珠峰,潭拓寺明日未时见。”
江奎早已出来看热闹了,他凑上来,抢过信封,一闻到这股香味,道:“这香味不简单,一般的女孩子用不起,至少是侯门家的女儿,怡兄弟艳福不浅呀。”
怡白了一眼道:“你怎么知道她一定是个女子?”怡这话时认为这个寄信人是竹沁了。因为竹沁叔叔就在京城,且竹沁家里很有钱。
蕙兰已经出来,她拿了信笑道:“怡哥,这确实是一个女子所写。”
怡不置可否连忙去京城医馆了。
翌日,怡一早起来洗漱一番,蕙兰早已起来了,她在一旁道:“怡哥这么早起来,莫非去见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