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2)

作者:山蝎子
正当众人沉默的时候,外面传来一阵惊雷,紧接着噼噼啪啪下起了雷雨。

“我们上去吧。”杨絮看着别人都缓缓的上楼,便对矢真道。

矢真冷冷的笑了笑道“你先回去吧,我还有事情。”

杨絮无奈的点了点头,自己根本就控制不了葛逻先矢真这个人,两人更像是暂时联盟的伙伴。

杨絮便起身回到房间内,百无聊赖的准备睡觉。突然从外面传来一阵人仰马嘶的声音,吵杂的声穿透房间,直接传到杨絮的耳中。

杨絮走到窗前向下望了一眼,看到一支车队从北面缓缓而来,停留在对面的驿站前。

看上去有几十个人,几辆大车。车里面出来一个五十多岁的人,穿着一件鲜亮的紫色官服,人虽然淋在大雨中,神情却相当的平和。

从另外的车里面也下来一群老弱妇孺,看上去应该是前面那个大官的家眷。张关令也恭恭敬敬的站在雨中,指挥着兵丁帮忙搬运物品。

看来这个人的官品应该很高,否则不会受到如此的礼遇。吸引杨絮的并不是那个大官,而是大官的家眷中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

女子的身材颇显丰腴,从远处看上去意境阑珊。漂泼的雨水将一身的纱裙紧紧的粘在身上,整个就如同寺庙中的观音菩萨雕像。

大官一个人到驿站中走了一遭,出来后一直摇头,然后又招呼张关令耳语了几句。张关令哆哆嗦嗦的站在大官的身边不住的点头。

只见张关令低着头想了片刻,便指了指泾阳津的客栈又开始向大官耳语。杨絮估计是驿站的房间太差,或者是不够用,张关令介绍大官到客栈中过夜。

果然,大官与家眷中又开始商量起来。当大官到了女子身边的时候,女子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就是这轻轻的一点头,就带着一股芬芳的贤淑之气。

等商谈完毕,下人们便托起油纸伞,冒着雨水从驿站方向走了过来。

杨絮连忙将头探出去,盼望着由上而下能俯瞰到一丝春色。果然不出杨絮的预料,一伙人为了避雨沿着客栈的飞檐下而过。

正当杨絮翘首以盼的时候,突然女子抬头望了一眼,青眸明媚,面如膏脂,鼻梁弯弯,柳眉高挑。杨絮竟看的发呆。

当反映过来,才发现女子的眼睛里有一丝愠色,这才感觉到自己太过失礼,赶忙将头缩了回去。脑海中却还停留着女子的映像。

隔了片刻便又听到客栈的客堂中传了一阵阵吵杂声,杨絮再次忍不住开门走到走廊上,向下张望。

“唉,客官,过来一下。”突然二向杨絮叫了一声。

“嗯?”杨絮看到女子的眼神又望了过来,不禁有些紧张。

张关令也拱了拱手道:“杨县尉,本官有些事情要跟你商量。”

杨絮想了想便慢慢的绕到楼下。顺便向那个大官拱了拱手,以示礼节。

“这位是浙西观察使牛僧孺牛使君。”张关令还没等杨絮站定,便开始介绍。

牛僧孺首先向杨絮笑了笑,神情非常和善,一点都不像杨絮想象中的一代权相,反倒像个治学的儒者。

杨絮连忙作揖道:“参加牛相爷。”

“相爷?”所有人都惊讶万分,这次牛僧孺奉调入京,根本没有明原因,却被杨絮称呼为相爷,所有人都惊讶不已。

但杨絮也并非信口开河,他读书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李德裕。长庆二年,李德裕被李逢吉排挤出长安,招牛僧孺进京拜相,也是一件大事。

每读到这段历史,杨絮都气的牙痒痒。所以牛僧孺这次进京肯定是拜相无疑。

“这位县尉朋友怕是误会了,”牛僧孺连忙解释道:“鄙人只不过是一介观察使,并非宰相。”

杨絮这才知道自己又预支历史了,这慌总得圆回去。连忙又道:“牛使君就不要客气了,使君这次进京肯定拜相。”

牛僧孺是个学究,听了这话,反倒更加感兴趣了,捋了捋胡须笑道:“兄弟如此肯定,我倒是要听一听你的理由。”

杨絮又开始搜索脑中的历史知识:“裴度裴老相爷和元稹互不协调,统统被罢相。崔植崔相爷,受不了丧子之痛,也辞去职务。

如今朝廷的四相只剩下了一个,在这个时机,牛使君被调入京城,肯定是拜相。”

“呵呵”牛僧孺表示不信,道:“被调入京的人多了,为什么偏偏是我拜相?”

杨絮又故作玄虚道:“这就得朝廷如今的形势变化。如今李德裕被调出京城,代替使君做浙西观察使。

李逢吉却如日中天,拜兵部尚书,且与王守澄枢密使关系密切。他必会保牛公为相。”

牛僧孺听了,略略沉默片刻,心中惊讶这青年竟然知道王守澄与李逢吉的关系,着实是有些不简单。

“一个地方县尉,对朝廷情况如此了解,老夫自愧不如。”牛僧孺拱了拱手笑道。

杨絮连忙弓了弓身子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我们做臣子的都应该做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