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轻轻推门进去之后,只见里边的三个人聊得正欢,也不知道他们聊着一些什么话题,东方泽逐一向他们点头打了一个招呼,以十分随意的问他们在聊着一些什么。
原来他们聊的是中国现在的变化,这是一个在这几十年来既古老又新鲜的话题,一个用三十年时光全速奔跑去追赶别人几百年发展的国家,无论怎么形容恐怕都不为过,而东方泽却好像对这一类话题不太感兴趣,只是听着,偶尔点下头或“嗯”一声。
直到这个满头银发的老人家一阵笑声之后,他们好像不了,这时东方泽出言问道:“这位老人家,我好像是在哪里见过你。”
老人家来了兴趣了,一双鹰一样的眼睛勾瞪了一下东方泽,道:“你倒是看,是在哪里看过我的?”
直到老人家这话时不经意间的一个仰头的动作,下垂飘拂的白色胡子扫了一下胸前,东方泽才敢肯定这个人是谁,于是用肯定的语气:“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应该就是李之恒李老前辈。”
“怎么这么肯定呢?”
“我曾经在网站上看过一个视频,你刚才的一个动作,也出现在那个视频里,我想这应该是你的一个不经意间的习惯动作,我也是凭着老人家你的习惯动作,才敢确定是你的。”
“哈哈哈哈……”一阵声震屋宇的声音过后,对对面的那个老人,“蔡呀,相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认识我老头子呢。”
东方泽顺着李老前辈的眼光看去,这个姓蔡的前辈虽然也健康,同样的神色兴奋,却没有这个老前辈一样的满面红光,言谈间犹如一朵朵红色的霞彩在脸上飘舞。
在随后的聊天中,东方泽知道这个姓蔡的老人,在抗日战争中曾任过连、营长,从台湾过来大陆看望一个姓杨的新中国将军。与这个新中国将军的相识,是在一次战斗中并肩合作过。此后,大家怀着共同的救国梦想,二个人率领着各自的部队配合默契。
因为大家的政治信仰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都爱国,只是总认为自己的一套才是正确而且行之有效的。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各自怀着共同的救国梦想与不同的政治信仰,投回各自的阵营。
政治的信仰将这二个本来是知交好友的人分隔两岸,正到九十年代,两岸正式开始三通,这个老人就迫不及待的来到大陆拜访这个曾一起出生入死的人。此后,两个已进入耄耋之年的老人约定每年都最少都要相见一次。
而这个李老前辈与这二个将军从抗日战争时期就一直有着交情,互换情报,共同御敌,李老前辈及其门下弟子都不辞劳辛为双方奔走,因其身手了得,有一些时候穿越敌人控制线,非得这些一流高手不能完成,李老前辈也在那个民族危难时期,用自己的方式报效自己的祖国。
这次蔡老将军从台湾穿越海峡过来,正巧李老前辈也在穗州,两人便结伴同行。飞机的高空反应并不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能吃得消的,一般前去正州看望杨老将军,都是坐着这种软卧包厢前去。
听到这个从台湾过来的老人是一个抗日将领时,东方泽站起来为这二个老人深深的鞠了一微躬,道:“非常感谢二位老前辈为民族的独立与自强所做的贡献,本人深恨没有能出生在那个时代,与二位老前辈一起并肩御敌而感到遗憾。”
当知道东方泽也是一个军事爱好者时,这个蔡老将军来了精神,一起谈论军事,某次战役,某个将军,蔡老将军也常常被东方泽那丝丝入扣的分析所折服。而东方泽却流露出无限向往那种战场的神情。
蔡老将军问东方泽一些战场的知识,一些战场的指挥艺术,东方泽都本着学习的态度躬身聆教。但是当听到某些地方,自己有不同的意见时也会直抒已见,让蔡老将军对他有着忘年之交的感觉。
蔡老将军有一次带领一个加强连的人坚守一个渡口,面对一个日军中队(相当于一个营编制,一千人左右)的强攻,在顽强的坚守一夜之后,第二天黎明日军又发动新一轮的进攻。可是却在进攻了一段时间就停止了,往后撤了一百米,当时他不知何故。
而在这个时候,东方泽插话,这可能是日军要集中所有的炮火对渡口守军进行打击,以求能以强大的炮火摧毁渡口守军的阵地。
当东方泽这话完之后,蔡老将军久久无语,直到思索了好一番才回过神来,对东方泽,正好是这个时候杨老将军正巧带人马路过,见到这里发生了战役就赶过来帮场子。
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之后,杨老将军问蔡老将军为什么不后撤一百米,待炮火过后再往前冲去重新抢占滩头阵地,以减少自身的伤亡。
而东方泽的法竟与当年的杨老将军的法一样,让蔡老将军一时间竟噎了半晌,也从这一次战役之后,两人成了莫逆之交。海峡两岸虽然隔绝,却止不住老人对老朋友的思念,路子一通之后,一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双方都已然是高龄老人了。
东方泽与李老前辈的对话则重于武林掌故,东方泽与同龄的年青人不同的是,他出口的并不是那如幻如仙的武侠的知识,非常注重中华武林的真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