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0108
众人皆知丁大人的决心已定,他们非常钦佩他忠心为国铲除阉党的决心,但同时也为他捏了一把汗。最后,还是王心安打破了沉闷的空气:“若圣母皇太后下旨释放小安子,我等可以暂时不宣旨,先杀了他,再禀告圣上,推托是先斩后奏。”
程绳武有些顾忌的说:“那还来得及吗”
王心安回答说:“小安子在咱们的手心里攥着,咱们要他三更死,他活不到四更。只要诸位齐心协力,保守秘密,不会出什么事儿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认为事已至此,只有这样办最稳妥,暂时先押着人犯,等圣旨一到再做决定。这时,坐在墙角边儿一直没开口的泰安县何福起身道:“丁大人,在下自知人微言轻,但有几句话一吐为快。”
虽然说何福在这群人中官职很低,但在捉拿安德海一事儿上,他的功劳可不小。丁宝桢一心想事毕后一定嘉奖他,所以,丁宝桢和颜悦色地对何知县说:“有话请讲,不必多礼”
“嗻。丁大人,依卑职看来,小安子罪该万死,也一定要杀,而且要让他死在山东。但是应明正典刑,绑赴法场,以正国法。”
丁大人及其他几位大人连连点头称是,他们也认为对小安子明正典刑,不仅可以伸张正义,让万民皆知,而且能闲时国法的威严,让老百姓心服口服,此乃上策也。
大家相持而笑,人多智慧高。丁宝桢拱手相谢:“多谢诸位良策,丁某在此感激不尽。该死的小安子,就让他多活几天吧。”
人们在期盼中又多过了两天。这两天;济南衙门各官员分别提审了安德海的老婆马小玉、太监陈玉祥等人。尤其是陈玉祥提供了不少新的线索,小安子的罪状一点点积多。当王心安提审陈玉祥时,老太监泪流满面、供认不讳。
“陈玉祥,安德海都有哪些不法行为”
陈玉祥长跪在地上,沉痛的说:“奴才是随行人员,本来奴才与安公公的关系并不十分的密切。安公公很贪财,到了天津、沧州等地,他都是向地方官员张口要财物及银票。还有,临出京时,安公公让奴才帮他往箱子里装古玩字画,奴才曾看到一串十分精美的朝珠,晶莹耀眼,十分昂贵。安公公小声告诉奴才那串朝珠是圣母皇太后送给他的,是咸丰爷的遗物。这次下江南,安公公打算把它卖掉。”
王心安一听火冒三丈:“什么欲卖先帝遗物小安子的贼胆也太大了,岂有此理”
王心安令人把陈玉祥先押下去,他马上找到了丁巡抚,并将这一新的情况如实禀告了丁大人。丁宝桢听候也愤怒地说:“不杀小安子,有辱朝廷的圣德”
圣旨还没有到,丁宝桢等人处在一种焦虑的状态之中。他们觉得时间过的太慢、太慢,真想是一分、一分捱过去似的。正当人们神思倦怠之际,一阵清脆的马蹄声由远而近。此时,正是深夜,马蹄声传的特别远,丁宝桢等人不禁为之一动。
莫非圣旨到了
这天夜里,抚标中军绪承没敢合眼,他一听见马蹄声,不由自主得跑出来。果然不出所料,是朝廷派出的传旨公公。绪承兴奋地大喊一声:“丁大人,圣旨到”
却说北京大清皇宫里,同治皇帝密诏恭亲王等军机大臣,拟了一份密旨,以六百里加急谕令山东巡抚丁宝桢,小安子的人头保不住了。
密旨发出后,同治皇帝心里并不轻松,纸是保不住火的,早晚有一天,西太后会知道这件事,她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同治皇帝很惧怕他的生母西太后,万一母亲责问此事,小皇上真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
同治皇帝满脸愁云瞒不过他的恩师李鸿藻,李师傅关切地说:“皇上,放心吧。小安子一贯专横跋扈,贪赃枉法,只要朝廷掌握他的罪证,生母皇太后就是想袒护他,也袒护不成。”
“师傅,请继续说。”
在载淳面前,李鸿藻不单单是臣子,他更是师傅、是父兄、是朋友。李师傅无论在什么时候,总是和载淳站在一起,悉心的引导学生、真心地对待皇上,这不能不说是同治皇帝的人生之幸也。
“皇上,臣听说小安子这几年在宫外建了处豪华府邸,依老臣之见,既然已经责令丁大人稽查小安子并就地正、法,就应该立刻查抄小安子的府邸,查到有力证据公布于众,以正国法。”
“说的好朕即刻着人承办此事。”
同治皇帝谕令军机大臣文祥及荣禄带人去查抄安宅。文祥自不必多说,他是恭亲王奕䜣的好友,也恨透了小安子。至于荣禄,荣禄这个人与安德海的关系有些微妙。这还得从几年前说起:由于小安子的穿针引线,内廷头等侍卫荣禄与西太后重温了一段旧情。当时,荣禄已娶妻纳妾,他的身边并不缺少美艳的女人。他对妻子体贴入微,对小妾娇惯无比,可是,西太后给他的却是另一种人生体验。作为男人,他欣喜万分,但也惶恐不安。每次进本殿,他跪在地上向刚从他怀中挣脱出的那个女人磕头问安,那个女人一丝笑容也没有,只淡淡地说一句:“免礼平身”
退朝回到家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