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五十一章慈禧三次垂帘听政瀛台囚禁光绪帝(1/2)

作者:潇湘楠
更新时间:20120219

过了好长时间,庆亲王奕劻哆哆嗦嗦的上前一步,跪着说:“太后英明,臣遵旨。”

大臣都附和。

光绪皇帝心中很不高兴,心想:“你是皇太后,朕是皇上,大殿之上,你怎可如此对待朕。”

西太后看了一眼光绪皇帝,光绪皇帝不寒而栗,西太后得以的笑了。

八月初八,光绪皇帝被迫发布上谕,将朝政大权再次交到了西太后的手里,西太后实现了第三次垂帘听政。

紧接着,西太后胁迫光绪皇帝又发了一道圣谕:“工部候补主事康有为结党营私,屡经被人参劾,著革职,并其弟康广仁均著步军统领衙门交刑部,按律治罪。”

然后便是将张荫恒、徐致靖、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革职,交刑部治罪。

光绪皇帝不忍心眼睁睁看着一个个维新分子被砍头,他向西太后求饶着:“亲爸爸,错在朕一个人,恳求亲爸爸放过他们吧。”

西太后冷眼相对,她阴森森的说:“皇上,你一定听说过一句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却说康有为等人得知光绪皇帝被迫请训后,他们意识到轰轰烈烈的变法已告失败。这几个人中,康有为首倡变法维新,他的危险性最大,于是,康广仁、刘光第、林旭等人,极力劝康有为马上出逃。于是,康广仁找到了英使馆里的濮兰德,当濮兰德驾着小船接近瀛海小岛时,康有为顿时有了生还的希望。

“濮兰德先生,谢谢你前来相救”

“康先生不必客气,快快随我离开这是非之地吧。”

濮兰德的汉语说得很流利,他拉起康有为便要登船,康有为说:“皇上正在为难之际,臣子怎么可以弃他而去,此举不仁不义也。”

濮兰德气得直跺脚,他大叫道:“你救的了你们的皇上吗听说皇太后正在追杀你,又有谣传说你给光绪皇帝一颗红丸,他吃后立刻病了,皇太后正在追查此事。康先生,快逃吧,完了,逃也逃不掉了。”

不由分说,濮兰德拉着康有为便上船,康有为挥泪上了船,他大叫:“我会回来的。”

康有为乘英船先到了上海,又转香港,再到日本,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流亡生活。在康有为出逃的同时,梁启超也亡命海外,他们组织保皇党,希望有朝一日重返祖国。可是,那一天一直没有到来。

剩下的流亡的流亡、软禁的软禁、流放的流放、其中有六个人最为壮烈,他们是: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康广仁。他们在北京西郊菜市口被杀戮,史称“戊戌六君子”

当西太后下令捉拿康有为等人时,谭嗣同将梁启超送入日本使馆寻求避难,他自己却离开了使馆。梁启超深感不解,问:“谭兄明知山有虎,为何偏向虎山行”

谭嗣同握住梁启超的手,悲哀地说:“中国变法不成,国家将黑暗下去,眼看着祖国就要被瓜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梁某愿与兄同行”

“不,你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哪怕是流亡外国也要战斗下去,以唤起同胞觉醒。我们流的血算不了什么,只要中国大地能被勇士的血唤醒。这血,就流的值得。”

说罢,他毅然的离开了日本使馆。

一群人,围住了谭嗣同。只见他整了整衣冠,从容的说:“我谭嗣同是个文人,又有官职,岂有逃跑之理。我是维新党人,但绝不是叛徒,英雄士可杀不可辱,我不是犯人,我会从容赴法场。”

吓得士兵连连后退。

在狱中,谭嗣同题诗狱壁:

望门投宿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社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胆肝两昆仑。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三日,西太后谕令刑部匆匆审理此案,六君子誓死如归,在屠刀面前,他们不甘示弱,当大逆不道的罪名强加在他们头上是,他们明白此去黄泉已近矣。

杨深秀说服了一个狱卒,他将十几首遗诗交给狱卒带出了监狱。康广仁听到“著即处斩”几个字时,他竟然仰天大笑:“如今八股文已经废除,中国将人才辈出,我虽死犹荣,中国讲强大起来。哈哈哈。”

笑声震动天地。

当谭嗣同走向刑场时,他突然振臂高呼:“兄弟姐妹们,快快醒来吧大清黑暗至极,皇太后就要灭亡了我等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我们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这声音响彻法场,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沉睡的土地。

大清皇宫里的西太后猛然打了个寒颤

戊戌政变后,光绪皇帝失去了自由,他被软禁在瀛台。

瀛台位于北海、中海、南海三海中的的南海,它四面环水,只有一架木吊桥可以与外界相通。可是,这座桥被人牢牢地看守着,除了送饭和偶尔接皇上上大殿,吊桥放下当道具,其余的时候,它被高高的钓了起来。

瀛台多树,中央建筑涵元殿里,这里没有宫女,没有太监,没有欢声,更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求你别秀了[吃鸡] 重生香江之大亨成长 苏扬陈碧瑶 当人妻受穿成手冢国光 穆爷又在给自己挖坑 顾娇萧六郎 我的传奇岁月 爱你是最好的时光 诸天召唤宝典 梦起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