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1215
上谕中有一句:“一切政务仰蒙两宫皇太后躬亲裁制。”
东太后皱了皱眉头,问:“他们能同意吗”
西太后狠狠地说:“只要姐姐你钤印,他们不同意也得同意,哼,看谁的手腕强硬。”
东太后不再说什么,她拿出了“御赏”印,西太后令御前太监即刻加印,自己的“同道堂”盖在谕讫。圣旨下达后,恭亲王奕䜣悄悄地对他的岳父桂良说:“西太后亲拟谕旨,强调皇太后躬亲制裁,铁女人也。”
桂良安慰女婿奕䜣:“王爷,虽然她集大权于一声,但你是议政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罢了,不要和她争高低,先稳住局势,她一个女人家成不了什么气候的。有朝一日,王爷会扬眉吐气的。”
岳父的一席话,化解了奕䜣心中的不快。此时的恭亲王必须借助两宫太后的影响,已实现自己议政王的真正价值。
咸丰十一年十月,阳光灿烂,冬风中并不带有多少的寒意,京城皇宫里喜气洋洋,文武百官脱去一百多天的孝服,换上了崭新的官府。他们准备举行小皇帝载淳的登基大典,颁诏天下,以新年,即公元一八六二年为“同治元年”。
经过大臣们多日的筹备,小皇上的登基大典,场面宏大而隆重。人人笑逐颜开,庆祝新的朝代的开始。恭亲王奕䜣并不比其他人显得更高兴,虽然他比几个月前的权利大多了,但他更明白,皇侄儿载淳正式登上皇帝的宝座,无非是幼帝从暗地里的傀儡变成了公开的傀儡。他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名正言顺的代替小皇上行驶职权,一旦西太后巩固了政权,恐怕很难再左右她。
所以,载淳登基大典之际,恭亲王奕䜣显得忧心忡忡。当小皇上登基大典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之时,有两个人倍感兴奋着,一个是载淳本人,一个是他的生母叶赫那拉氏。
小载淳头戴皇冠,身穿小龙袍在亮闪闪的朱红漆镀金的御座上即位。鞭炮齐鸣,颁行传位遗诏,王公大臣向六岁的小皇上行三拜九叩礼,礼部官奉召到**宣读,布告天下:大清进入了同治时代。小皇上看看坐在他身后的两宫太后,又看看跪在下面的群臣,他高兴极了。当恭亲王奕䜣率领群臣向幼帝行大礼之时,小皇上见是他的六皇叔、七皇叔及其他的大臣向自己有是跪,又是叩,他觉得十分的好玩。他坐在龙椅上摇头晃脑,一会儿向六皇叔挤挤眼,一会儿向七皇叔深深舌头。
东太后见状,连忙小声的说:“皇上,规矩些。”
小皇上果然和听话,他回头想东太后小声的说:“皇额娘,今天不用去上书房读书了吗”
小皇上一抬头,看见亲额娘正用严厉的目光朝着自己,他吓得连忙做好,心里想:“登基真好玩,登基不用去上书房,那我天天都愿意登基。”
六岁的小儿游戏一般的登上了皇位,他焉能不兴奋。与此同时,他的生母西太后也是兴奋无比,她望着单墀下跪着的群臣,心里想:“我叶赫那拉氏有今天,不知道是多少屈辱与辛酸换来的。不过,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从今天七,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儿子是皇帝,我还有什么是得不到的啊人生好滋味啊”
小皇上登基大典刚结束,便谕令大赦天下,并发了一道谕旨,谕旨云:“朕奉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懿旨,现在一切政务均蒙两宫太后躬亲裁决,谕令议政王军机大臣遵行。唯擅拟谕旨,仍应作为为朕意,宣示中外。自宜钦造慈训。嗣后议政王军机大臣缮拟谕旨,著仍书朕字,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由此可见,政变后小皇帝的地位明显的下降了。原来是八位顾命大臣谕旨,完全以小皇帝的名义,而从此以后,所有谕令都要加上“朕奉母后皇太后、生母皇太后懿旨”的字样。其实,两宫太后由原来的幕后,已经走到了前台。谕旨初颁,权臣愕然。可是,片刻间,人群鼎沸,群臣口呼:“皇上圣明,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免礼平身”
六岁的小皇上俨然像个天子,群臣又愕然,转而又口呼:“皇上圣明,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完成了幼帝的登基大典,下一步便是两宫太后举行垂帘听政大典。日子定在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一。这日天气格外晴朗,冬日的阳光温暖而柔和,西太后用过早膳,让心腹宫女小杏儿为她精心梳理打扮。今日,她要在群臣面前正式登场,亮相,心里不免有些紧张。
小安子早早的来到了储秀宫,他要温习每日的“功课”大早向主子西太后道一声“吉祥”
“太后吉祥”
小安子的声音格外柔美,西太后高兴的说:“狗奴才,今天小心着些,别让皇上大殿之上令你学狗地上爬。”
“主子,只要皇上高兴,只要主子您高兴,别说在大殿之上学狗地上爬,就是在**前学狗地上爬,奴才也干。”
被小安子这么一逗乐,西太后的心里不那么的紧张了,她穿好宫服,准备上殿,小安子奉承一句:“主子今天真漂亮。”
西太后见宫女不在左右,便点了一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