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三十六危机(1/2)

作者:安娜塔西亚
李渊一听闻太原告急,立刻下令整军回返太原。

此时回返太原几乎等同了起兵之事半途而废,但太原是李氏的根基所在,失了太原,更是李氏一族不能接受的,李世民心急如焚,却苦劝无效,只得频频召集长孙无忌等人商议,我看他忧心忡忡的样子却感到也无计可施。

终于到了大军开拔的日子,李渊传令大军返回太原,众人整齐了行装准备出发,李世民在一边顿足道,没办法了,怎么样都要试试。跑出帐去,我和长孙无忌等人赶紧跟了上去,却惊奇地见到李世民人高马大地跪在李渊帐外放声大哭,这一阵哭声把李渊和军营中众人都给惊动了。

“世民为何这般哭泣”李渊出了帐子伸手就去搀扶李世民,惊疑地问他。

“父亲我们兴正义之兵,意在救黎民于水火,如今挥师南下,向前则战无不胜,如西河一役,若此时返回,士气必将顿挫,而天下之人也将视我辈亦是妄顾大义只重己身之类,如此军心必然涣散,军心涣散则战必败阵,后背受击亦必不能胜,而败军之将焉能存活,儿子想到这里就禁不住悲从中来。”

“父亲,二弟的话说的也很有道理,我们兴兵至此,士气正盛,宜一鼓作气一路挺进,还请父亲三思。”李建成在一旁说道。

李世民仍旧跪在地上抬起头热切地看着他的父亲说:“正是大哥说的这般,父亲”

“我也知道此时不宜退兵,只是太原乃我李氏族根基,如何能”李渊扶额叹道。

“唐公请勿挂心,文静愿亲往突厥周旋此事,劝退突厥出兵的企图。”刘文静站了出来。这个人可以说是李渊这些年来处理突厥事务的首席代表,不过在历史上此人从来就是李世民的心腹谋臣,这个时候站出来恐怕是想帮助李世民劝阻李渊。

“此时危急,文静你一人恐难担当,若是去了只怕也是危险至极。”李渊叹道。

“唐公,文静与突厥人交涉时久,突厥人的脾性也大致知道,再说,古来两军交战亦不斩来使,何况此时战事尚未发生。”刘文静坚持道。

李渊还在犹豫不决。

我走到李渊面前,向他施了个礼说:“小民愿随刘大人一道前往突厥斡旋此事,请唐公应允。”此言一出,周围的人都把眼光投到我身上,像李建成、长孙无忌等之类认识我的人,都怔住了。李世民更是跪在地上一时,更是瞠目结舌,出声拦阻道:“悠扬,你不可以去”

“悠扬”李渊看着我。“乐悠扬,飞马馆的主人那天晚上纵论天下的就是你”

我朝他微微躬身,算是默认了,李渊捋了捋胡须,面露喜色道:“雄才善辩是个难得的少年英才,若又你和文静同往,倒是合适。”

“还请唐公下命小民定当为唐公效犬马之劳。”我赶紧接上话,免得有人出来阻止,横生枝节。

李世民这时站了起来,直朝我不满地摇着头,正待向李渊进言,便听得李建成对李渊说道:

“父亲乐悠扬此人虽能言善辩,然毕竟年岁尚小,且并无官职,若令他出使突厥恐怕不妥”我分明看到李世民向自己的大哥投去了一记充满感激的目光。

刘文静看看我笑了笑说:“唐公,文静也以为乐公子并非合适人选,请唐公放心,此事只需文静一人便可。”

我白了那刘文静一眼,看不起人还是这家伙得到了李世民的示意

“唐公,刘大人有官职在身就好了,他是唐公的代表,而小民以民间人士的身份,或许能更好地说话,话说对了,那么大家就皆大欢喜,若是说错了,小民本无官职,不至于牵连到唐公,横竖于唐公无损,岂不是更好。”

李世民的脸色极其难看,我特意避开他的眼光不去理会他,只看着李渊,他显然正在思索。

“父亲,乐悠扬他”

李世民的话被李渊摆摆手阻止了,紧接着说道:“刘文静和乐悠扬,今命你二人即日同赴突厥,务必解除太原之威胁。”

“是”我朗声地回答。

刘文静也躬身答道:“文静遵命。”

李渊又看了看在场的另外几个人说:“建成、世民,你二人立即传快马追回已撤之军,整装以待,我们要尽早攻取霍邑”

“是”

待李渊离开,我看李世民面色极其不善,正要脚下抹油赶紧溜走,他在身后低喊一声:“你给我站住了”

长孙无忌左右打量了我们一下,拉着刘文静对世民说:“文静和我先下去准备了,悠扬他也需打点下行装。”

他没再说下去,世民直朝他挥手,示意他们赶紧下去,大步走到我身边。长孙无忌打了个自求多福的眼色给我,扯着还有些闹不清状况的刘文静离开了。

“我说,咱们回去吧,这里是主帐外面,有什么话,咱们回去说。”我在他带着愠怒的目光下,大气都不敢多出一口,弱弱地提醒了他一句。

“我真该把你关起来,才不会多生出事端来。”我听到李世民有些咬牙切齿地说,一会又轻叹了一声。“我知道,你是在为我解忧,只是此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