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从,想必各位都是精明之人,当晓事明理。这番话出后,终于打动了当地的那几个最大的富户,于是他们便带头与梁起签订了借据,同意将拿出000斛米来借给县衙,借期1年,梁起承诺明年秋后便当归还。而后又有富户前来,将米借给了梁起。而且他们也派家丁将米给梁起送到了县衙。这一趟下来,梁起竟也收到了5000斛精米。看着天色已近黄昏,于是不敢拖延,赶紧回县衙...
当一车车的米拉进县衙的时候,师爷赶了出来,只激动地不出话来。梁起望着师爷也不禁眼神闪烁起来,口中喃喃的道:“百姓有救了...”
而此刻两位差人和师爷都已跪下:“汉安百姓有了您,那就是头顶上有了一片青天啊...”
梁起慌忙扶起三人,只道:“还请三位多多协助我,莫要嫌弃我初来乍到没有经验就好啊...”
而此刻李申他们也回来了,一脸倦容的走进来后就看见梁起和两个差人正在往仓库里面装米,不禁眼睛亮了起来,白日里的疲劳彷佛一扫而光,李申赶上去,望着梁起大笑一声,帮他们把米抬进仓库。
吃过晚饭,众人坐在一起商议。梁起知道虽然现在借到了米,可一县之内上千户人家,这些米也只能暂时的缓解眉之急,要渡过难关,必须恢复生产,而恢复生产,至少要借到5万斛米来。这样才有能力组织大家再次耕种,重建家园。
而此刻,众人都已默然无语,梁起眉头紧蹙,一筹莫展。他的公函已经让人快马送去江陵郡守陈大人那里,将这里的情况真真切切的提了出来,希望他能反映给朝廷。不过眼下朝廷也在非常时期,国库空虚自不必,此刻最能依靠的还是他们自己,不过这5万斛米去哪里借来,是个大问题...
突然,许逊站了起来:“梁大人,我明天去借米来”
“哦”梁起合众人同时惊呼一声。不待梁起开口许逊就:“我准备去趟上虞。”
梁起一听眼睛也马上亮了起来:“哦您是...去找祝家借米”
“恩,眼下也只能如此了...”许逊点点头轻叹一声。
梁起马上躬身上前行礼:“真君此去若真能借到5万斛米回来,汉安百姓当铭记真君的再造之恩”
许逊慌忙拉起梁起:“呵呵,梁大人言重了,能见到像你如此爱民如子的官,我已经很欣慰了,为了此事,即使再难我也定要借5万斛米回来”
梁起听罢大喜,躬身便拜:“下官替汉安百姓铭记许真君大大恩大德”
“哦大人不必多礼。”许逊扶起梁起,深深地望着他:“那我明日便出发,这里,就交给你了”
“恩真君请放心”梁起冲着许逊重重的点点头。而在众人眼神里,则流露出了一种希望。
而此刻月光已升的很高,月华如雪。一片晶莹撒了下来,让人即使在黑夜中,也似乎见着了光明......
许逊一去就是四日,而梁起借来的5000斛米眼看已经难以为继,在站的众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差人跑了进来,一脸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梁...梁大人,许真君他...他回来了”
“哦”梁起惊起,马上赶到县衙外,众人随后也赶了出来。就看见了一队长长的车队缓缓地朝这边走了过来,而最前面的,正是许逊。而在他旁边则跟着一位少年,仗剑并行,一眼望上去便看见:相貌俊秀,眉宇浓密,双目凝神。
梁起慌忙赶上去,拉着许逊的手声音颤抖着:“有劳真君了...”
“呵呵,总算不辱使命,从祝员外和夫人那借来了这5万斛米来。”许逊望着梁起的眼神也闪烁了起来。而后接着给众人介绍:“这位就是祝家的大公子,是祝夫人派他与我一路护送粮队而来的。”
“哦,有劳少侠了,未知尊姓大名”梁起拱手。
“哦,梁大人客气了,在下祝英才”那少年话间不卑不亢,透着一股英烈之气。
“呵呵,好...哦,各位一路幸苦,请进县衙歇息”梁起罢便邀他们进去。
“请”那少年完就和梁起众人一同进了县衙。
到了县衙大厅,那少年委实一震:厅内只站着两位差人,而桌凳器具均已陈旧,唯有正上方那四个金字清晰耀眼:公正廉洁。
那少年心中不禁对眼前的这位梁大人敬仰不已:“梁大人一心为公,晚生佩服”
“哦,呵呵,少侠言重了,为官者本该如此...”梁起罢便让人奉茶。
茶奉上,众人喝着,顿时一路的疲倦似乎已经渐渐远去。
“此行多亏祝夫人想的周全,又兼有祝家的这位大公子相送,我们方能如此快的通过城门...”许逊笑着。
梁起抬起头来往着祝英才:“多谢祝少侠相送之义,还请代我转告祝夫人,这些粮食对汉安百姓可是恩同再设,汉安百姓当铭记尊亲的善举...”
“哦,梁大人言重了,于公我此行义不容辞,我祝家听闻汉安新遭水患,民生疾苦,绝无袖手旁观之理;于私家母与许真君少时一起学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