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实并非像祝成他自己所想的那样,在此不多几月后燕军便攻了过来,两军相持于幽州之争。而在燕军指挥这场大战的人,正是慕容恪。冉闵则亲历此阵,不避锋芒直让梁义提心吊胆。形势危急之间,祝成也是面有忧容。
“魏王陛下,不如先撤出邺城吧。”梁义望着冉闵。
冉闵听后一愣,随即望着梁义:“二哥一遇贼众便如此怯懦,何以成大事...”随即望着祝成问:“四弟,你怎么看...”
祝成听后边:“愚弟本是商人,对兵法实在是一窍不通,因此本不敢妄言...只是眼下确是敌众我寡,且慕容玄恭当年与我有数面之缘...此人心思缜密有将帅之才,三哥若是对敌应要当心啊。”
冉闵听后缓缓的冲他点了点头,沉思很久后就命人前去召太子前来。不多时冉智赶来。冉闵一见就从身上拿出了兵符,转身对身后喊道:“大将军何在”
“末将在”大将军蒋干上前听命,冉闵望着他:“公追随冉某多年,是冉某亲信之人,由是将大事相托,此去恐是恶战一场,就命你辅佐太子守卫邺城,等我回来”
“末将领命”蒋干从他手中接过兵符退了下去。
冉闵随后便上前低声私语对太子冉智交代了几句,冉智点头答应。
冉闵随后就对祝成等人:“四弟,你们就留守在此,等我回来。”
祝成听后正待话就被身旁一位将军打断:“魏王陛下,敌兵来着甚众,我们不若先避其锋芒,再以奇兵破之。”大将军张温上前对冉闵建议,此话引来身旁众将的赞同。
“吾欲以此众平幽州,斩慕容俊;今遇恪而避之,人谓我何”冉闵勃然大怒,而后不顾众人非议率军离开。祝成远望大军背影,隐隐心中有了一种不安,但具体为何,却不出来。
冉闵诱敌入林,10战皆传来捷报,众人闻之欣喜不已。然而不久后便传来惊人的消息:魏军被慕容恪出奇计击败,冉闵兵败被俘
邺城之内众臣莫不是有心焦虑,就连太子闻之也是惶惶不安,唯有蒋干镇定自若,仅锁深眉。
太子已经急不可待,于是求问于蒋干,蒋干于大殿之下对太子:“此时已事关生死,魏王被俘实为我等不曾想到,眼下唯有晋军谢仁祖处可救近火,看来也只能求救于晋朝了...”
冉智一听马上点头:“对,快...命使臣前往晋朝求援”
“太子稍安勿躁,眼下我们若只派使臣前往恐不得救,唯使精干之人用以厚利诱之,方得其兵。”蒋干缓缓的。
祝成听后也点点头,此时冉智也万般无奈,只好命人前去取来国宝:“燕军此战之要,意在传国玉玺,而此时势已危急,若能以此换得父亲平安,何惜一玉如此也好断了他慕容玄恭的念头...”
祝成听后深深的望了一眼冉智,心中暗叹: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商议已毕,冉智便与大殿之上问:“谁可为使”
众臣知事大,莫不低头无语。而此刻就听到一声:“在下愿往”
祝成循声惊望间,就见到梁义走上前去:“太子殿下,我愿往晋朝求救”
冉智一见马上欣喜不已,但随之便忧郁道:“梁父年过半百,恐怕...”不待他完,梁义便打断:“陛下,我与魏王有结义之情,此刻见其身陷贼军之中,安能不救”
冉智听后终于不再话,只轻叹一声:“既如此,就让梁父持节前往吧...”
众殿之上再无人言,而此刻祝成隐隐感觉奇异,随即上前:“太子殿下,我也愿往。”
冉智一见顿生慨叹,笑着点头答应:“好,就命祝父为副使,随梁父一同前往求援。”
梁义听见后盯着祝成,眼神幽深冷漠,祝成由是心中更加疑惑,但太子已经下令,便不便多言。
魏国派500名御林军士陪同前往谢尚处求救,谢尚听后马上款待了他们两人,不多时便召他们入帐商议,谢尚之意,赵过先将国玺归还,便起兵相救,梁义听后正要答应,祝成却拦住:“谢将军所谓买卖同行,未见兵出安有先以国宝相赠之理若他日反悔,只恐冉将军死无葬身之地了”
谢仁祖听后一惊,深深的看了祝成一眼后便问:“这位大人是...”
“在下祝成。”祝成起身相告。
谢尚一听脸色一变:“哦...莫不是江浙建义庄,善名动四处的那个祝员外”
“呵呵,将军谬赞了。”祝成望着谢尚。
谢尚听后马上沉思起来,而后便让众人退了下去,容再商议。独留下了祝成。
祝成见众将散去,便问谢尚:“将军有何事独留我在此”
“呵呵...祝公盛名在外,在下何敢强留...只是叹息当年王大人所托非人罢了...”谢尚笑着对祝成。
“哦...你...你是如何得知此事的”祝成惊望着他问。
“呵呵,实不相瞒,在下也正是受圣上所托一直关注着国玺的下落...”谢尚。
祝成听后不禁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