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团(称为思弦体)和大脑两部分,当思弦体拥有足够的能量和对周围空间的影响后思弦体可以单独离开原生体(身体),离开原生体的思弦体将拥有决大多数人类梦想所不得的能力,比如速度,千里之外瞬息而至,比腾云驾雾还要快——这一过程在修仙里称为出窍/分神。
慢慢地,思弦体不断变大,犹如雪球一样越滚越多。随着改变的是甲的能力也在加强。仙人的能力在这一阶段发挥的淋漓尽致。当思弦体到了受空间限制的地步,它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的影响已到一个极点,再也不单单是a弦,各种能量都被思弦体所吸引疯狂的涌向思弦体,修仙最关键的时刻来了,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思弦体能保持其完整性不受各种物质能量的侵袭,并且在这一时段不断凝结自身能量和对各种能量的控制,那么甲的修仙道路将跨过一个里程碑——这一过程在修仙里称为渡劫。
最后就是飞升的阶段,根据超弦理论与十维空间的联系,空间结构是离散而不是连续的,可以说,小小的十维空间包以及它们之间的裂缝存在于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足够的能量,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凿开一个虫洞。当思弦体渡过第七阶段,它拥有的对能量和空间的理解再加上自身的能量,足够以高能量轰开一条空间裂缝,到达一个我们三维世界所不敢想象的世界,一个包含无数空间层面的世界——仙界。
刘梦龙看完这篇论文的时候,真是叹为观止,感慨连连,这篇论文的理论不仅符合一部分修道士的成仙之途,与佛修士关于众生六道的解释也能搭上关系,以佛修士的概念来说,天地分为六道,以最上的天道最为美好,生活在那里的人有各种享受而且寿命长久,越往下待遇越差,最下的地狱道,那是完全用来受苦的,这里的六道,可以用不同空间层面的世界来描述,有些世界资源贫瘠,有些世界资源丰富,那些佛修证阿罗汉果,证菩萨之位,想要修成佛陀,未必没有向往更加美好世界的意思。
总的来说,这一类修真追求的都是“思维超脱”,能够舍弃肉身,以精神的能量穿梭于不同的世界,而相反的,在这个世界中还有另一些成仙之道,比如肉身成圣。
肉身成圣讲究的是以打熬身躯,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最后达到长生不死。
像肉身成圣的修真,改造肉身,成就不生不灭的金身,如果想要打破各个世界间的屏障,比单纯以能量之身轰开一条足够穿过的空间裂缝要难得多,因为能量之身可以延展、伸缩,可以变得无穷细长,而肉身却变得像能量之身那样,所以肉身成圣后的最后一步踏破虚空很少有人办得到,因而肉身成圣的仙人,也很难穿梭到别的世界去。
而以上两样,不管是思维超脱,还是肉身为圣,追求的都是“自我超脱”,这是“仙道”,也叫“逍遥道”,与仙道一样,能够实现长生不死的另一类修真之途,叫做“神道”,也叫“规则道”。
神道,就是化身世界规则,将自身与本方天地融为一体,是真正的与天地同寿,本方天地不灭、规则不灭,我即不灭。
北俱芦洲盛行神道,只要掌握一部分世界规则,点燃神火,就能成神,经过不断与其他神系神灵的战争,抢夺别的神灵的神格,一步步从弱等神力迈向强大神力,与本方世界融合得越来越彻底,能动用的世界规则和力量就会越多、越大。
而像东胜神州,也有受到广泛的香火、信仰而掌握了四时之力的人鬼妖怪,逐渐蜕变成为神灵,这些神灵团结起来,就组成了东方的神系。
甚至于南瞻部洲的儒修,本质上与神道也很相似,区别在于主动性不同,一个是“以天合人”。一个是“以人合天”,儒修讲究的是“以人合天”的观念,他们总是以伦理道德的眼光看待自然万物,赋予其某些人格精神特征,从而对自然山水的欣赏完成对“人格”的赞颂,比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话,意思是“天气寒冷,然后方知松柏调于众木之后”,在这种简单的想象描述中,很容易体会到它所涵盖的人文精神倾向,从而联想到人生便也如苍苍松柏,历尽沧桑而保有长青,是内在的恒心和毅力,这里的松柏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物,而是儒修们的精神寄语,表达了坚韧、顽强的品格特征,只此一语,寓意无穷,这就是刘梦龙小学考试看到一首诗,老是要写出其中蕴含中心思想和寓意的原因。
相比之下,北俱芦洲的神道比南瞻部洲的儒道的“侵略性”就有所不足,理念也有差别,但这两种长生之道,还属于同阵营,他们都是规则之道,虽然彼此之间有冲突,但总的来说都是维护这个世界的,而在他们眼里,仙道却是破坏规则的,因为仙道只吃不吐,只会掠夺这个世界而不会反哺,追求的是个人的超脱,完完全全是这个世界的寄生虫,等他们达到个人超脱之后,这个世界毁不毁灭跟他们都没关系了,那时仙道的仙人想走就走,而神道的神灵却走不了的,只能与世界一同毁灭。
这种根本的矛盾,使得仙道能够包容神道,而神道却对仙道仇视的原因,而且因为神道神灵掌握了一部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