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主持人发布记者提问时,已经安排好的记者会抢着举手,主持人就可以在举手的记者里指定由谁来提问,他指定的人,当然就是那位事先安排的记者,其他人举手,只能无功而返。下一个提问也是这样,没安排的人,主持人根本不会点名要你提问题。这样,全部消息布会貌似是在很自由的气氛中进行,然而,却是在主办方的把持下有序地进行。
这老董,是不知道,还是太鄙弃了?还是太有把握了?
分管教导的副市(县)长答复第一个问题就栽跟头了。实在,那是一个非常简略的问题,也是早就想到的问题,受害者在校外被绑架案,学校有没有责任?有责任,学校应承担什么责任?没责任,有什么根据?副市长兜了一个大圈子也没把问题说明确,也没说学校有责任还是没责任。
观众席下一阵骚动。
提问的记者直截了当地说:“请市长不要兜圈子,只要说,有,还是没有?”
副市长就支吾了,脸上就冒汗了。
李向东也急得手心攥出了汗。这帮教导部分的智囊团,你们可以在内部会议上想方想法推辞责任,但在这种公然场合怎么也想推辞责任呢?你们认为记者们那么好戏弄?认为你们兜几个圈子就能把问题兜过往?要答复的问题,还是要老诚实实答复,你越兜圈子,人家越不会放过你!
果然,就有人说:“你们到现在都认为自己没有责任吧?认为学校没开门,就不应当承担责任吧?”
有人说:“看来副市长是答复不了这个问题了,是不是请老董书记答复这个问题?”
老董左顾右盼,盼看哪一个局长能保驾护主?然而,没一个人挺身而出,他们似乎都知道,假如说有,那教导部分将要承担宏大的压力,领导自然不兴奋。假如说没有,记者们确定不会轻易放过。
老董只得“嘿嘿”干笑,说:
“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们一直都在研究?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的。”
记者说:“案件已经生几天了,你们还没研究出成果吗?你们的办事效率是不是太低了?这种工作效率,与二河市的经济展一直上不往,是不是息息相干?”
老董说:“经济展和教导事业是两个领域的问题。”
他说,经济展要讲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政策的松宽,地利,就是环地步缘的配合,人和就是民心所向。这三者缺一不可。
他说,我们二河市经济展与珠??地区比,确实存在必定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固然,我们也有松宽的政策支撑,老百姓也急切需要和努力奋斗,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却存在着地缘上的劣势。
他说,就青山市来说,我们二河市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因此,我们比不上珠??地区,却走在青山市的最前面。
谈到经济展,老董倒如数家珍,口惹悬河,但记者们不卖他的帐,他们不是来听你谈二河市的经济。他们只要他答复,是,还是不是。
老董又兜了一个圈子,还是没能兜出这个问题。
看着他比副市长还要为难的样子,李向东已经坐不住了。他心里堵得慌,想这老董,搞什么消息布会?你这不是要自己出丑吗?自己丢自己的脸吗?像市县人说的一句土话,你这是掰断树枝戳瞎自己的眼。
他站了起来,想离开会场,离开这个让他极度汗颜的处所。然而,他哪里想到,老董会错了意,认为他在下面坐不住,要到台上来。要知道,老董此时就像一个溺水者,看到救命稻草,岂有不捉住的道理。
他说:“我们欢迎我们青山市的常务副市长到主席台上来。”
李向东摇摆了一下,认为自己听错了,但掌声却马上响了起来。
这掌声不怀好意!
这掌声是要把一个庸官送上主席台,再让他丢人现眼!
李向东是逃不掉了,只能往主席台上走。他的腿还没好利索,一跛一拐的,很有一种败军之将的感到。他一边拐,一边想,你老董筹备了那么些天,都这么狼狈,我李向东能搪塞得了吗?就算我能答复这第一个问题,能答复第二个问题吗?能答复第三个问题吗?他想,你老董早干什么了?你那么尊重我这个常务副市长,早为什么不向我汇报?不征求我的意见?由我李向东筹备这个消息布会,完整不会那么被动!
主席台上的人早就把位子腾出来了。主席台上的每一个人的桌前都竖着一块姓名牌,由于暂时上阵,李向东眼前却没有那么个牌牌,刚才问的记者不知是没听明确,还是故意再要问:“这位刚上台的是哪位领导?”
老董再次先容,说:“我们青山市的常务副市长,李向东同道。”
李向东只得站起来,再次向大家点头示意。
那记者问:“请问李市长,刚才为什么坐在台下?”
李向东说:“这次会议,重要是解决二河市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他们更懂得二河市的情况,也应当由他们答复记者们提出的问题。”
他很明确,接下来的问题会更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