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二章 一日三惊(1/2)

作者:梦之名士
南昌城里的官绅们估计的不大一样,打下九江后的汉续南下,而是逆江西进直逼武昌。在张文英看来,江西差不多可以算是囊中之物了,南昌城里的官绅们还是太高估了自己的价值,其实现在即便是他们不肯降,也由不得他们了,援军已绝,整个江西一片混乱,败走萍乡的黄兴威望还在,又得到了会党的支持,力量正不断壮大,对他们也是虎视眈眈,不妨放手让同盟会去收拾这个残局好了。张文英自己的新兵已经练得差不多了,下一步自然是要和袁世凯的北洋军作最后的决战,打败了袁世凯,大清国就再没有值得一提的力量了,这件事一定要快,年内必须解决。不过在此之前,还要先收拾掉湖广的张之洞,与其他督抚比起来,张之洞还是有些实力的,自己与袁世凯大战,不要被张之洞捡了什么便宜。

由九江向西不远便是田家镇要塞,这里紧扼长江咽喉,想当年太平军在此与湘军也是连番苦战,要打武昌这里是绕不开的,而田家镇一旦失守,武汉三镇也就再没有屏障了,那时人心惶惶,恐怕将要不战自溃。

田家镇原本就有不少驻军,张之洞又从附近抽调了不少过来加强防御,但还是不太放心,又将二十一混成协的四十二标也调了过来,协统黎元洪也奉命亲自前来坐镇,确实是下足了本钱。

黎元洪自然是不想来的,不过既然张之洞下了死命令,他也只好硬着头皮过来了。好在的是田家镇附近地势险要。附近大量地丘陵江湖形成天然屏障。清政府又在半壁山,吴王庙和冯家山三处筑有炮台,防御体系已经形成。要坚守大约也不是太困难。

张之洞手下还是有一些水军地,装备自然是落后的,不过闲着也是闲着,张之洞原本是打算让水军也加入战斗,胜算也能大一些。张之洞还没来得及下命令,消息不知怎么就走漏了。汉口的英国领事气冲冲地跑到总督衙门了一通脾气,声明绝不允许在长江地江面上开战,以免影响长江航运,换句话说,大英帝国在长江流域的权益决不能因为战争而受到损失。张之洞面对手下一向趾高气昂,面对洋人也不得不矮了三分,朝廷那边对他也不怎么支持,使用水军的提议只好被搁置了下来。

张文英同样没有使用水军。一方面现在对于英国人也不要过分得罪,另一方面他的舰队主要是用于海战的大战舰,在长江里也施展不开,与九江之战一样。依然只有两艘小炮舰远远的观察,这一次英国人似乎学乖了。他们地炮艇没有过来。

用于进攻的依然是孟天宇的汉军第三团,王飞虎本来想抢这个任务,张文英没有同意——空军总是当步兵用终究是不像话的。

田家镇要塞较为坚固,周围又有一系列的附属配套阵地.江面狭窄,两岸互为犄角,相互间可以配合作战,特别是新军的四十二标,在战斗力还是较强的,第一天的进攻打得炮火连天,却并未取得什么值得一提地战果。

黎元洪似乎有了些信心,看来汉军也不是像传说中的那么可怕,自己就是守上两三个月也没有问题。

孟天宇可不这么看。自己起初的确是小看了黎元洪,以为自己兵锋所指,敌人必然望风而逃,不过同样的错误他不会再犯第二次。他一向是个善于总结地人,在军校里他的成绩远算不上最好地,所以有人认为他之所以能当上团长是因为孟家与张家良好的关系,却不知道张文英所看中的正是这种善于总结的特点。

清军的兵力远多于自己,防线也算是坚固的,火力阻止得不好,但胜在火炮够多,以清兵的素质,强攻固然也能获胜,不过损失就大了一些。清军最大的问题就是作战意志不够坚决,激战了一天,居然一次反击都没有,对于拥有绝对数量优势的部队实在是不可想象。另外,清军的协同性很差,两岸之间更是很少会配合。

在孟天宇看来,黎元洪分兵把手长江两岸还是无可挑剔的,毕竟两岸其实是一个完整的防御整体,缺一不可。可惜的是黎元洪不是个能协调诸军的良将,两岸之间互不统属,缺乏配合,也就是说,是可以被各个击破的。

第二天天刚亮,对田家镇的攻击又开始了,不同的是这一次对江北的田家镇主阵地只进行

的牵制性进攻,第三团主力则集中在了南岸的富池口的激战,孟天宇已经现这里的守军火力不强,而且明显的更加零乱,更重要的是这里的驻军明显要比别处多得多,那就只有一种解释,这里的驻军远非精锐,作战意志也是最差的,黎元洪也没有别的部队可用,也想不出别的办法,不得不在这里尽可能的多驻军。

作为整个要塞的一部分,富池口自然也是同样坚固,后面又有半壁山炮台,可是战争终究还是要人来打的。孟天宇的判断没有错,这里主要是由绿营和团练拼凑的杂七杂八的部队,面对汉军排山倒海的攻势,勉强的抵抗很快就化为乌有了,士兵大半夺路而逃,军官们起初还试图阻止,那他们很快也顾自逃命去了。富池口一丢,半壁山炮台的守军索性缴械了,孟天宇原以为他们至少也会抵抗一下的。



黎元洪本来就对守住田家镇要塞信心不足,第一天的激战让汉军受挫,终于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