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三章 整顿乡村2(1/2)

作者:梦之名士
家住新乡城郊的马举人刚刚出了趟门回来,正坐在东关的茶楼里饮茶。

马举人是四十岁的那一年中的举,他还清楚的记得,那一天正赶上自己的生日,报子进了门,说起来还当真是双喜临门,为此他还颇得意了一阵子。说起来四十岁才中举,已经不算年轻了,马举人也不是那种所谓天赋异禀之人,不过这十里八乡的好不容易出了他这么一个举人老爷,相邻们也都与有荣焉。若还是像从前那样,马举人或许已经中了进士,到什么地方做官去了,也或者依然只是在家苦读圣贤书,然而马举人还没来得及高兴几天,朝廷便宣布废除科举,家人们还清楚的记得,得到消息的那天晚上马举人把自己一个人锁在屋子里整整嚎了一夜,就是他亲爹死的时候也没有这么伤心过。第二天,马举人在院子里点了一把火,从前他那些书谁碰一下他就跟谁急,这一次一把火全烧得精光,接下来一连好多天,马举人就好像失了魂一样,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人也一下子苍老了。

革命党起兵的那一年,所有人都惶恐不安,起初革命党的势力还只是在苏南一带很活跃,转眼间便过了长江,接着安徽、江西、湖广等地也都先后乱了起来,革命党眼看着就要达到河南来了,等他们过了黄河那就到了豫北了,就是朝廷最精锐的北洋军也挡不住他们前进的步伐。一些心眼活络的人摇身一变,从前还只是街头的混混儿,现在居然也成了革命党。

马举人是读圣贤书的,讲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果换了是在从前,马举人也许便会效法几十年前的曾剃头那样组织团练对抗乱党——当然,谁也不会指望马举人能建立曾剃头一般的功业,但至少对于马举人来说,这也算是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谁也没想到的是马举人竟然从头到尾一直躲在家里,什么也没有做。县里地官差下来派粮派饷,身为一个举人老爷他也只是稀里糊涂的应付过去了事,态度比他从前作秀才时还要消极许多,再后来北洋军败退到了豫北,单只是驻扎新乡的便很不少,然而马举人并没有兴奋起来。仍是一副完全不关己事的架势,连他都这个样子,其他的乡邻自然更加相信已经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

也还有一些人是不死心地,例如马举人的一个同窗好友淇县的李举人便是如此,他们是一起去省城参加乡试的时候认识的,颇有些相见恨晚的意思。李举人比马举人小了几岁,与马举人一样,他同样也是当地的士绅,家世也与马举人差不多。他在淇县组织团练,也知道自己的力量是很不足的,便立刻动身来新乡寻自己地好友。

“李老弟。如今这局势,难道你还看不明白吗?咱们还是安生些的好,那螳臂当车的事还是不做地好。”

“亏你读了那许多的圣贤书,如何能说出这般混账话来?”李举人听了不由拍案而起,当时便要翻脸,却还是被马举人劝了下来。

“李老弟不妨看看,历来反抗朝廷的,哪一次不是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几十年前的长毛咱就不说他了。这几年革命党可是一直都不肯消停呀,北方这边还好些,南方可是一直动荡不安呀,可是打来打去,他们又有哪次成功过?这一次可就不一样了!”

“怎么个不一样法?”李举人不服气道,“当年洪杨之乱时声势比如今的乱党还要大,还不是被朝廷镇压下去了,如今的北洋不能战,当初的八旗绿营还不是一样不能战。仅仅依靠曾文正公等一班湖南人还不是成了事,片就我们不行吗?”

“此一时彼一时。”马举人从前对朝廷也是忠心耿耿的,如今却早已提不起劲来了,若不是与李举人交好,这些话他也是懒得说的,“当年天下士子地心都在朝廷一边,洪杨看上去势力不小,却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特别是他们还信洋教。士绅们又如何会站在他们一边。即便没有曾文正公,想来也早晚会有其他人出头。只要不出大的纰漏,长毛的败亡不过是迟早的事罢了。今时今日可不一样了,朝廷废了科举,你我这样的人在没了指望,士子们的心也都散了,北方看上去还好些,南方的情况还要更糟,你看湖广那边的新军,很多不也是你我这般的出身吗?那可还是朝廷地正规军呀,何以革命党人登高一呼从者如云?人心散了,靠一两个人强出头,又如何挽救的了危局?”

马举人品着茶,这几年生的一切在他脑子里过电影般的闪了一遍,现在回想起来,当初自己的选择也未必就是最好的,却绝对算得上明智之举。那个李举人最终也没听他的劝告,结果人马还没召集齐,北洋军已经投降了,李举人最后的结局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改朝换代了,马举人至少什么也没有失去,他作为士绅的地位早在前清就不存在了,他也还算看得开,虽然对于那些民国新贵颇多不满,彼此间却也能相安无事,马举人至少还可以安安稳稳地做他地富家翁,闲来无事还可以出去旅旅游,走一走比较大的城市,去趟卫辉什么地,就如同这次一样,说起来百泉的风光的确宜人,不管去多少次都不会厌。

茶楼不是很大,不过在新乡这种地方已经算是最好的了,这个时间客人也还不算多,除了马举人和他的仆人外,只有角落里的坐着几个茶客,不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