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12-21
寿张县水到渠成的时候,时迁已经闭关苦练了整整十个月,他出关时,轻功功法已然大成!顺利突破第十二重境界!转眼又是一年春秋。
雷横捎来信说,阎婆惜的官司早已不了了之。
这年秋天,寿张县五谷丰登,盈车嘉穗。千年罕见的大丰收!
铺天盖地望去,老百姓扶老携幼来梁山送粮食,粮食堆的比山还高。
宋江坚辞不受,有个一百多岁的老人便跪在地上真诚恳求:“宋大王先是以梁山存粮救我等小民救命,又调用梁山大寨人力物力财力为我等修水渠,今秋大丰收,正是小民们报恩之时啊!宋大王若是不收,小民就跪死在这里!”
“对,宋大王不收,我等就跪死在这里!”
“老前辈心意晚辈心领了,可众位老乡的日子也不好过呀!这刚把旱灾熬过去,正应该多留些存粮度日啊!”宋江连忙推辞!
“父老乡亲们,宋大王不收我们的粮食,我们就回家把为宋大王立的长生牌位搬这来,日夜对着长生牌位磕头,为宋大王祈福,直到跪死在这为止!”百岁老人情绪特别激动。
“对,反正命是宋大王救的,宋大王不许我们报恩,我们活着也没意思!”有位姑娘甚至哭了出来。
吴用轻拈鹅毛羽扇,道:“大哥你看,百姓们多么可爱!多么纯朴!你给他一口吃的,就永远记着你的大恩,民心不可违,快收了吧,他们若真不起来,就算不中署也会累倒的,毕竟‘秋老虎’太厉害了。”
“宋江多谢众位乡亲、美意,我收下粮食便是!大家快起来吧!”
“启禀宋大王,寿张县的糊涂官见您如此义薄云天,羞愧难当,星夜辞官告老还乡去了,寿张县衙的大门都结满蜘蛛网了!”百岁老丈道。
“铁面孔目裴宣何在?”宋江看了一眼身后。
“小弟在!”
“寿张县的父老乡亲们,我令梁山铁面孔目裴宣做你们的知县,如何呀!传闻他可是包青天大老爷灵魂附体啊!”宋江大笑。
“谢宋大王,哦,参见知县大老爷!”扑通又跪下一片。
“多谢宋大哥让小弟一展抱负!”裴宣额头的月牙在不停闪烁。
“时迁,去宋家庄致信宋清,令他取白银一万五千两送到寿张县,令裴宣造福百姓!”
“是!”大家只听到一声回答,还没看到时迁的身影,他就已经消失了。这轻功进境着实不小。
“裴宣,宋大哥生平可是最恨贪官……”宋江朝裴宣正色道。
“裴宣若贪污百姓一文钱的公帑,甘当死罪,要贪也是贪宋大哥家的银子!”裴宣大笑。
宋江和众头领,以及众百姓都忍俊不禁,笑了出来。
宋江又下令,以后梁山不再耕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军粮用度从宋家庄出。
裴宣到任后,在衙门门口贴下告示:寿张县百姓三年免税,三年后,只按以前份量的三十分之一征粮,供军队用度。
百姓奔走相告,很多外县百姓亦拖家带口,来寿张县定居。在裴宣这名干吏的精心治理下,寿张县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牢狱跟虚设的没啥两样,反正现在也没犯人了。
以前无论多狡猾的犯人,一见到裴宣额头上的月牙,脚就不听使唤不由自主的跪下了,嘴巴也不敢扯谎了。裴宣不徇私情,清正廉洁,深得百姓拥戴。
宋江和柴进最大的区别就是:柴进为人太奢侈浪费,而宋江虽然也花钱如流水,但他特别有远见。
梁山的鱼那么多,宋江却下令禁止捕捞!理由是前段时间捕捞太严重,现在应该休养生息!不但不许捕鱼,山寨各头领还要向八百里水泊遍洒鱼苗!违令者斩!
各寨头领见大哥动了真格的,有谁敢拿脑袋开玩笑?无不尽心照办。
公孙胜每天早上将聚粮幡吸收完日光精华,晚上便将粮食全倒进梁山大库。如此周而复始,梁山真可谓是米溢陈仓。
“宋大哥,武松书信!”小喽罗飞奔上聚义厅,将信递给宋江。
宋江展开信封,武松那又丑又破,歪歪扭扭的字体写着如下内容:“宋大哥如唔,自蒙大哥搭救,武二铭感于心,无日不思再与大哥相见!梁山太远,武二现在从家出发,到小柴庄上与你会合,这样咱俩就能各走一半路了。”
宋江在心里笑骂道:“操你大爷!好你个武二!江湖中人谁见了我宋江不是服服帖帖?也就只有你敢要求我这,要求我那!哈哈,不过也好,宋江就赏识你这份直率!你他娘的走到梁山你嫌吃亏,非要让我也走一半路,哈哈,亏你想的出。日,还小柴!天下首富柴进在你眼里就是个小柴,你这鸟人好大的口气!”
骂归骂,宋江接到武松的信后,是一定要下山的。把天下第一英雄武松揪上梁山,以后梁山得有多大的面子!付出多大代价都值!
宋江让山寨头领每日操练士卒,不得有误。他将宋太公接上梁山去由兄弟们照顾,带上林冲,宋清与自己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