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立即召见老特务头子、现任内务部秘书洪述祖,命他火速去办。
这个赵秉钧,一切服从袁世凯,自然十分卖力。
在唐绍仪内阁时,他是内务总长。赵秉钧深知袁世凯与同盟会的妥协只是一种策略,因而当唐绍仪提出在内务部司员中安排几名同盟会员,以表示新旧合作时,他坚决反对:“要害部门必须全用北洋旧人。”两人争持不下,赵秉钧又扬言:“如有用北洋旧人,我就率内务部全体司员辞职!”终于迫使唐绍仪让步。即使这样,赵秉钧也从此不出席由唐绍仪召开的国务会议,有人问其理由,则曰:“会议关系本部之事甚少,而现在维持秩序之事至关重要,故以不赴为便。”
不久,袁世凯逼走唐绍仪,赵秉钧则暗中唆使北京军警会议召开特别会议,威胁参议院通过了袁世凯提出的陆征祥内阁国务员名单,他仍连任内务总长。8月间,陆征祥因受参议院弹劾,称病请假,赵秉钧奉命代理。此后,他为了骗取同盟会领导人的信任,在袁世凯授意下,他请人代填了一份加入同盟会的志愿书,同时对应邀进京的孙中山、黄兴极表亲热。9月,袁世凯准陆征祥辞职,提出赵秉钧由代理改为实任。当时,同盟会已改组为国民党,黄兴企图通过赵秉钧实现“政党内阁”主张,便在参议院国民党议员中极力疏通,使赵内阁得以顺利通过。赵秉钧仍兼任内务总长。与此同时,外交总长梁如浩、农林总长陈振先、司法总长许世英都表示愿意加入国民党。本来已宣布脱离同盟会的工商总长刘揆一也表示愿恢复党籍。如此一来,赵内阁竟被人称作“国民党内阁”,同时人多非笑之。
内阁组成不久,赵秉钧就变了腔、走了调,有人问他:
--他为何加入国民党?
--(装傻)我本不晓得什么叫政党,不过有许多人动我进党。统一党也送什么党证来,共和党也送什么党证来,同盟会也送得来,我也有拆开看看的,也有搁置不理的,我何曾晓得什么党来?
--我亲眼见过你送到统一党和同盟会的党证……
--(摇头)此证恐怕不是我写的吧!
10月3日,赵秉钧到参议院宣布政见:“兹以维持现状为主义。”然而,不久他就把国务会议移到总统府召开,一切听命于袁世凯,使内阁变成袁世凯统治的工具。
至此,黄兴之“政党内阁”梦烟消云散,丝毫无存。
袁世凯要杀宋教仁,赵秉钧也正有此意。因为万一宋教仁真的地国民党内阁组成,对袁、赵、北洋诸多不利:袁世凯的权力要受限制,赵秉钧的权位有被夺走的危险。
为了麻痹宋教仁,赵秉钧在他面前装得特别友好,谋政谊私,形影相依。
袁世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老同盟会员采取了两种手段:或密谋杀之,或设法收买。出任农林总长的宋教仁,原是他收买的一个主要对象。收买宋教仁的任务交给赵秉钧后,赵秉钧立即付诸行动。
宋教仁,字遯初(又作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县人,1882年4月5日(清光绪八年二月十八)生,地主家庭出身。其父宋起龙,占有土地百余亩,宋教仁童年入私塾,1899年(17岁)入漳江书院读书,爱好政治、法律、地理诸科。
1904年2月与黄兴、刘揆一在长沙创立华兴会,被选为副会长,7月与吕大森、刘静庵等在武昌组织科学补习所,任文书。华兴会密商于10月10日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时兵分五路起义,他率领常德一路。起义失败,逃亡日本入法政大学,后改入早稻田大学。1905年7月30日参加同盟会筹备会。8月20日同盟会成立,任司法部检事长。1906年黄兴去越南,宋教仁主持本部工作。1911年1月回上海,任《民报》主笔,揭露清廷,反对外国侵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4月赴香港,参加筹备广州起义。7月与谭人风等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被选为总务干事。武昌起义爆发后由沪赴汉,协助湖南军政府办理外交,起草《鄂州临时约法》。后到南京,筹组中央临时政府。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长。4月临时政府北迁,任农林总长,不久辞职。1912年8月25日,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突进会等几个小党派将同盟会正式改组为国民党,被选为理事,并代理事长。1913年回乡省亲,并在长沙等地发表竞选演说,主张建立责任内阁,制定民主宪法,反对袁世凯窃国夺权。
袁世凯允许党派存在几天,一则为装点门面,二则独裁条件尚未周备。他虽然看了宋教仁的国民党党纲,已将同盟会革命部分的内容抹去,但如果让他干下去,于他独裁不利,更于他以后复辟帝制不利。
为了对付宋教仁,控制国民党,袁世凯先派出民政总长赵秉钧,并授他两样手段:或暗杀,或收买。
赵秉钧决定先软后硬,蓦地杀了“软刀子”。
一日,赵秉钧宴请宋教仁,把个宋教仁灌得酩酊大醉,人事不知。宋教仁半夜醒来,发觉自己赤身祼体睡在一间豪华卧室里,锦被之中还飘来阵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