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本章免费
梁的话正是袁想说而又不便说的话,袁一听,睁起一对金鱼眼,微笑着连连点头,等于连说几个“中”,段虽心里仍旧不服,但也只好不吭气了,因为自己若再坚持发兵南方,那少不了要挨主子的一顿怒斥。
事情一定,接着又议论了一番具体事项。散会了,梁刚想回去,袁却把他单独留下共进晚餐。梁还以为这回一定是谈张、方案的事,便主动先开腔:“听说,明日参议院开会,询问有关张、方案一事,要您亲自到会解答。……”
“哈哈……”袁的笑声打断了梁的话,“我才没把此事放在心上,明天我到参议院去就说:‘贵院要求出示张、方二员之罪证,当令黎元洪查明具变’。不再多说,就这么一句话。”停了一会,待脸上的笑容消尽后,换了一副低沉的语调说:“燕孙,我不放心的是孙文,是革命党。据报,宋教仁在京四处活动,八方笼络,已把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和国民公党等好几个社团收买了,与同盟会合并,改建成国民党,依然推举孙文为总理,这可是后患无穷之劲敌。”接着他扬起右手,随后马上缓慢而有力地捏成拳头,“只要把孙文的心收住,握在我的巴掌里,把他的手脚捆在铁路上,捆在实业上,那就不怕他们成立这个党、那个党了。”他往梁的碗里夹了一些山珍海味,“燕孙老弟,你与孙文同是粤籍人民,迎孙入京之事,有劳老弟多多操心罗。”
“此乃我应尽之责,应尽之责。”梁听了主子最末的一句话,心里才明白,袁是想利用他和孙的同乡感情,由他出面拉拢孙,主要目的就是要孙中山今后不问政事,不与袁争大总统职位,专心修铁路,办实业。他略为思索了一下,献策道:“依敝人之见,孙文自卸职以来的言论与行踪,均为鼓吹民生主义,号召兴实业,对铁路建筑尤为热心,虽发生张、方一案,只要把黎元洪的密电给他过目,我看,他对此案也不至于归咎于您。孙文的为人,我略知一、二,只要我们表示以诚相见,那他是会对北京政府持以信任的。”
“对,对,以诚相见,哈哈……”袁仰脖大笑,又连说了几个“以诚相见”。
袁、梁二人正说着,吃着,段祺瑞脸带愠色,快步走进来说:“大总统,我实在无法说服部下将官,他们都不同意请孙文进京会谈。”
“嗯……”袁单边眉毛一翘,不由大笑起来,“哈哈……”
“那,把这些人从参加宴会的名单上勾掉,以免若事生非。”梁说。
“不不,不必这样”。袁起身离座,背着手踱了几步,瞥了一眼梁士诏,说:“弟兄们忠于北洋,难得,难得啊!他们对南方革命党人发发牢骚,乃至骂娘,情有可原,理在其中,万勿责备。嘿嘿……”
段一听得意非凡,而梁却不明其意,一直在心里琢磨着主人未尾的那几声冷笑的内涵。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同时,南北和议告成。
孙中山以祖国统一大业为重,同时又考虑到自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必然以武力压迫革命军,革命也许免不了失败,因而于2月14日向临时参议院毅然提出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辞呈。但为了防止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阴谋颠覆民国,孙中山提出了三项有约束的条件:一、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得更改。二、新总统必须来到南京受任。三、临时政府所制定之约法及颁布的一切法律、章程,新总统必须遵守。
2月14日,参议院接受孙中山的辞职,决议在新总统未就任前暂不解职。
2月15日,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并迭电催促袁世凯来南京就职。然而,袁世凯借口北方局势末定,人心不安,一再推托,殊无来意。临时政府不得不作出派员北上,迎袁南下之举;而所派出者,却正是对袁世凯素有戒备之心的蔡元培。
教育总长蔡元培主事才一个月左右,各项工作正逐渐开展,不想,政局剧变,蔡元培这个对袁世凯毫无好感、只有戒心的书生竟被孙中山派遣去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接任总统的专使。他只得暂时离开教育部一段时间。
以蔡元培为团长的迎袁专使团共9人组成,蔡元培为专使,另有8个欢迎员:外交次长魏宸组、海军顾问刘冠雄、参谋次长钮永建、法制局长宋教仁、陆军部军需局长曾昭文、步兵第31团团长黄恺志、湖北外交司长王正廷、前议和参赞汪精卫。
1912年2月21日,专使团全体成员及其他有关人士共计30余人,自上海起程,2月27日抵达北京。袁世凯故作姿态欢迎专使团,不仅下令在车站、东交民巷等处高搭彩棚,通知全城悬五色旗,组织市民夹道欢迎,而且特开正阳门南正门(清制二皇帝出入之门)以迎之。蔡元培等不知其中有诈,但出于对虚荣的反感,不愿受此礼仪,便绕道自东门入,下榻于东城梅酢胡同之清政学堂,此处乃袁世凯特为专使用所设之招待处。
是日,专使团会见袁世凯,向袁递交参议院举袁为临时大总统通告文本及孙中山致袁世凯手书等,请他赴南京就职。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