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九十九章:重庆曾英(1/2)

作者:坤琳婶
重庆城就建在渝中半岛上,嘉陵江与长江将整个半岛包围,十七座城门,依山而建,绵延曲折。

明初时期,戴鼎扩建重庆旧城,按当时重庆的地位和重庆城的规模,并不需要设那么多城门,最终建了十七座,是为了顺应风水,讲求生克,应“九宫”、“八卦”之像而构筑的,以示“金城汤地”的含意。并且重庆的十七座城门中有“九开八闭”的说法。

朝天门朝天门是十七座城门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正处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城门上原书“古渝雄关”四个大字。

“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朝天门自古以来就是重庆的门户之地,在以水路运输为主要交通方式的老重庆,许多达官贵人和到重庆上任离任的官员,都是从这个码头进出;同时,朝天门开设的方向正好对着明朝的首都——南京,这里又是历代官员接皇帝圣旨的地方,古代称皇帝为“天子”,“朝天门”故而得此名。

至于其他各门,就不一一细说,此处略过。

秦良玉老了之后,川中能领兵的将领就为数不多了,二十五岁的曾英在张献忠初攻蜀地的时候就挑起了大梁。或者说,曾英从崇祯十七年开始,就一直在和大西军不断的战斗,是一个临战经验非常丰富的将领。

张献忠攻入重庆,陈士奇坚贞不屈被杀之前封曾英为参将,命与守道刘鳞长坚守涪州,扼守长江一线。六月,曾英战败,退守涪州望江关,张献忠追之,斩伤曾英的脸颊,曾英手刃数人,得以逃生。曾英同刘鳞长一起走江津、綦江、南川,张献忠遂破涪州,攻重庆,长驱成都,蜀人皆思曾英说:“曾公子而在,吾不至此。”

乃至后来曾英与刘鳞长自遵义赶赴救援,命部将于大海、李占春抵挡水军,张天相抵挡陆军,自己率领轻骑五百败敌于多功城,又绕道其后,大破于亭溪,斩大西军都督张广才,刘文秀兵溃。刘文秀部将攻嘉定(今四川乐山),亦被挫败。王祥移兵綦江,与曾英为犄角,威震川东。

但是王应熊任人为亲,他任命自己的仆人王祥为副总兵,军职在曾英之上,曾英日渐不服王应熊。

至此,张献忠战友川中平原,石柱占有川东大山,而王应熊带领的杨展、曾英等不占领着川南。夺重庆,以水师之利可以沿嘉陵江控制整个半个蜀中并且阻挡敌人于广元。

自曾英打败刘文秀占领重庆之后,张献忠的兵力就朝成都在收缩,曾英驻江上,商民避地倚以自固者二十余万,因之成市。

朱由检给曾英送去了一道圣旨,大意是让曾英归附石柱的新川军,曾英两难。

“大哥,你唤我们兄弟有何事?”于大海和李占春急匆匆的来到重庆面见曾英。

有资料说曾英收这二人为义子,但是朱由检以为这不符合实际情况。时年曾英才二十五岁。就算是收义子,也不可能收年龄相差不大的部将,三人应当是结义兄弟才对。

“你俩看看这个。”曾英摒退左右,把圣旨交给二人。

“这?石柱送过来的?”李占春脸色微微一变,小声问道。

曾英点点头,紧张的朝窗户外看了一下,又拉着两个兄弟进了内房。

“我听说南京的那个皇上从去年就一直在向石柱增兵,而且还不断地招兵买马。”李占春为曾英的左翼骑将,属于步兵领兵将领。川中所谓骑将并非是骑兵将领,不过是自己有匹战马的步兵将领而已。而于大海则是重庆的水师将领。

“这事我知道。但是石柱的举动异常奇怪,他们改土归流,把六大土司收编,并且施行官绅一体纳粮。这完全不符合祖制,乱了朝纲啊。”

曾英不是担心这圣旨的真实性,他是觉得石柱的行为跟王应熊他们的做法完全不一样,石柱方面反而在打死的打击地主和乡绅势力,倒像是张献忠的所作所为了。

“那我们是归附还是抵抗?”于大海也听懂了曾英的话外之音,他们这些人之所以跟张献忠对着干,不就是因为他们的部下都是由川中的大地主们出资招募的士兵起家的。

如果朝廷的兵顺利的进了川,首先这些资助过他们的人就会失望,曾英还是秉承着义气报恩的思想,并不想出卖这些人。

“那就不让他们从重庆过。重庆是我们兄弟打下来的,朝廷的人算个鸟。”李占春年轻气盛,想得不深。

“不可,这是公然抗旨不尊,是谋反的罪。”于大海赶紧拦住话头。

“大哥,您觉得我们是应该听命于王应熊的好,还是听命于皇上的好?”于大海决定还是让曾英拿主意。

“个龟儿子,老子哪一个都不想听。那个王应熊也不是个啥子好人嘛!老子的战功这么大,连一个副总兵都舍不得给,太不安逸了。”

曾英听到王应熊的名字就来气,他拼死拼活的打仗,结果却得不到信任,实在有些气人。

“这样搞也不行咯,老子们成了夹心老鼠,两头受气嘛!”李占春气呼呼的坐在椅子上生闷气。

忽然,外面的大门被一把推开,一个年轻貌美的小媳妇闯了进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