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刘尚夏全明请得冯平下山,消息早已传给李三,他哪敢耽搁,立马赶回山寨禀报孙大头领。孙碧云求贤若渴,亲率众头领下山迎接。冯平在刘尚、夏全明的陪同下,一行五人出现在曲水下游,孙碧云迎上前去,对冯平道:“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本应亲自下山相请,只因身为女流诸多不便,故委托刘、夏二位头领代我前往,还望先生见谅。”
冯平见孙碧云一双圆眼秀媚中含藏威严,气质非同凡响,果然名不虚传,逐拱手道:“大头领太客气了。东落寨乃衡、宝、潭三地之大寨,势如旭日东升,蒸蒸日上。大头领日理万机,要务缠身。老夫不才,承蒙大头领和众好汉如此抬爱,深感诚惶诚恐。”
两人客套一番,接着引见众头领,一同前往东落寨。孙碧云当晚设宴为冯平洗尘。酒过三巡,气氛正浓时,孙碧云道:“今日喜得先生光临,乃我山寨之大幸。虽说我东落寨人多势众,其实只是一帮虚张声势的乌合之众罢了。本寨这次邀请先生上山,就是盼望先生为我掌管好山寨,为山寨指引一条明路,让我众兄弟将来有个好前程。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冯平道:“贫道受大头领如此器重,众兄弟之抬爱,十分感激。今见各位头领和众将士在孙大头领的统领下,个个精神焕发,士气高昂。贫道能成为山寨一员,深感荣幸之至。大头领要贫道为山寨指引一条明路,贫道不才,确不敢当。天下之事,总是由盛而衰,久分必合,历朝历代,都摆脱不了这个定数。这忽必烈不愧为成吉思汗的子孙,也算是一代英主,统一中华,元朝也盛极一时,到了他的后代,子孙不遵祖训,导制朝廷****、官吏腐败,陷百姓于水火之中,各地群雄纷纷揭竿起义。先是湖广吴天保率瑶民起义,后有山东郭氏起义,福建汀州罗天麟、陈积万起义,台州黄岩、方国珍起义,辽东女真人锁火奴与兀颜拔鲁反元,河南颍州韩山童、刘福通起义,湖北蓟州徐寿辉与邹普胜起义,还有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等后起之秀的反元势力等等。现在东西南北,已是风起云涌,遍地烽火。贫道看这元朝也支撑不了多久了,这也是定数。因此,东落寨也要顺天意晓时务,一旦时机成熟,就举旗响应,配合各路豪杰,造这鞑子小族的反,为建立我大族新朝出力,这才是山寨之明路。”
刘尚听完,道:“先生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说得好!”孙碧云道:“先生所立甚是,只是就我山寨当前实力而言,如何举旗响应?”冯平道:“要举旗反元,也不是当今我这一家山寨目前的实力能做得到的,要分几步走。一是壮大自己的队伍,二是要联络周围各路势力同时响应,并甘愿接受我山寨统领,这样形成气候,一并举旗反元,才能成大事。现在当务之急是整治山寨,扩充势力,壮大队伍。”
孙碧云听了,点了点头。宴席结束,碧云吩咐安顿好冯平,然后同刘尚、夏全明商议,请冯平做东落寨军师一职。夏全明道:“说到此事,我倒有个建议。冯先生饱读经书才高八斗,是难得的谋士,决不能慢待。能否请两位头领效仿古人,设坛拜师,以示我山寨及两位头领对冯先生的尊敬,以及招贤纳士的用心。”孙碧云道:“如何设坛拜师,你细细讲来。”夏全明道:“就是效仿古代拜相之礼。周文王设坛拜姜子牙为相,刘邦拜韩信为帅,都曾设过香坛。今我山寨拜相,就是大头领把宝剑与帅印交给冯先生,命冯先生为军师,负责调派山寨头领和兵马,管理山寨日常军务。”孙碧云一听,点了点头道:“很好!就依你的意见,你们俩去办好了。只是,既然冯军师做了军师,只好委屈你夏兄弟做个副军师了。”夏全明笑了笑道:“当初让我来做这个军师,我还整天诚惶诚恐,深怕本人不才,误了山寨的大事,今有了冯先生,我这心才踏实下来,什么正副军师,我已无所谓了,只要山寨兴旺,众兄弟前途无量,我就谢天谢地了。”众人听了,无不佩服全明兄弟的胸襟。
数日后,夏全明就在主峰上设立一座高坛,选了个黄道吉日,行拜相之礼。这日,艳阳高照,高坛耸立,高坛两面,五色彩旗,刀枪戈戟,笙簧拂道,犹如鹤唳鸾鸣。战鼓咚咚,号角齐鸣,山寨各头领齐聚高坛两面,东面王兴、唐林、夏全明、成芳、朱彪、李三、赵文礼、张林,谭祖立;西面刘道成、王六、屈云、王子成、刘顺达、雷正、朱长贵、曾戒生、王冲。众头领个个喜悦,威凤凛凛;大小喽啰人人欢欣,精神抖叟。
孙碧云与刘尚左右伴随早已沐浴更衣的冯平走上拜将坛。孙碧云对众人道:“今日本头领拜冯先生为东落寨军师之职。本头领有令,从今日起,凡是山寨大小军务听从冯军师调遣,不得违令。”接着授尚方宝剑和军中帅印,冯平感激涕零,肃然拜授。仪式结束,便到聚义厅议事。冯平道:“承蒙两位头领重托,贫道将与众头领一道,肝胆相照,鞠躬尽瘁。”碧云笑了笑,道:“现在是一家人了,就不必客气了。现今山寨之事,不知军师有何见教?”冯军师道:“现山寨人多势众,粮草乃寨中大事,不得不先行筹备;还有就是清除周围对我有威胁的山寨,以图日后同各山寨联手结盟树威,为图大计打好基础。据我所知,前寨主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