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五章 兵困曼汗(2/5)

作者:原梧
徐成化、九门提督孙瞻基留守北京,管理朝政,接运军饷。

皇上自己亲率大军三十万,命大将徐成杰为先锋,自领扫北将军王朋、平北将军柳玉、抚北将军郑亨、偏将刘才、刘荣等人,又命时任广西巡抚的张天浩,自广西赶到甘肃,任军中参将。再调锦衣卫首领石公公,率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百十名,随军护卫。督师三十万,自甘肃出塞,大军一路向北,预备在大雪来临前,将敌军赶回到大漠中。

这时鞑靼、瓦剌两国,已探知大明永乐皇上亲率三十万大军,前来征剿,便再增兵十余万人,并将大军也向前推至车车格一带,以对抗明朝军队。

皇上率大军一路急行,经过老爷庙,一路向西北进军。这其间,并未与大量元军遭遇,所遇仅有小股的散兵游勇。这些小股元兵,又如何能是明朝大军之敌手,均是一触即溃。所以,皇上所率大军,前进甚是顺利。

这日,行至清水源一地,天色尚热,军士、马匹多渴,沿途河水,竟咸苦不可饮。皇上闻报,甚为忧虑。此时,正逢一位老年牧人过此,皇上亲临问之,老牧人手指西北,说道:“此去二十余里,有甘泉一处,可供人马饮之。”

皇上一听大喜,便命大军再向西行,行至不远,果然见一坡下,有一清泉,水味甘冽,皇上便让军士、马匹饮之。大军得以解困。皇上见大军饮后安全,大为高兴,便赐此泉名“神应泉”。

随后,大军进至苍山峡,先锋徐成杰来报,他们抓住了小股敌军。皇上见报,料有大股敌军不远,便下令大军渡河前进。

这次遭遇的大股敌军,正是由鞑靼先锋大将,本雅史里率领的数万敌军。这本雅史里见明军渡河后,却并不接战,而是一路引着明军,向西退去。

皇上见敌军人数并不众多,便命大军奋勇追击,追至斡难河畔,明军终于追上了敌军先锋本雅史里本人。

皇上见此,便下令大军冲杀过去,这本雅史里也只好挥军与明军接战,两军便在这斡难河畔展开了一场大战。这明军见皇上亲自督阵,那有不奋勇当先者,于是大军勇猛地向敌军冲去,本雅史里抵挡不住,只得大败而退,军士被明军斩杀无数。

本雅史里见明军如此勇猛,战斗力极强,只得收拾败军,丢失辎重牲畜,一路再向西北退去。

鞑靼统领阿鲁台见先锋本雅史里败回,便自率大军前来与大明军队对阵。这阿鲁台甚有谋略,见明军渡过飞云壑,便派来特使,前来求降。

皇上见此,便好言相劝,同意阿鲁台投降,并下旨封阿鲁台为蒙古汗,永镇此地。

这阿鲁台诡言遵旨,即派出数百随骑,随使者前来受命,却暗率数万精锐大军,随后潜行。

皇上见鞑靼使者回报,即登高台远望,遥见数里外,尘土飞扬,竟似有千军万马,杀奔而来。

皇上见此,大惊道:“这阿鲁台来降,竟是假降!”便令大军不可轻率,又命诸将严阵以待。

这阿鲁台来到明军面前,见明军已有防备,只得急忙退军。

皇上便下令大军追杀阿鲁台,阿鲁台便再一路退却,最后退到了漫汗。这时,皇上见此地多山,形势甚是险要,正要下令大军,暂停追击。

突然,阿鲁台下令大军,返身列阵迎敌。这时,大明军队身后,又响声无数号角,好似又有千军万马,从身后杀奔而来。

皇上一见,心知大军可能中了鞑靼和瓦剌两国大军的埋伏。便下令前军徐成杰,挡住阿鲁台大军,又令扫北将军王朋,率后军分军迎敌。于是,大明军队和鞑靼、瓦剌两国大军便在漫汗之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激战。

双方连日交战,明军虽然英勇,无奈元人甚多,且拚命死战。明军远袭疲乏,竟一战损失了四五万人之多。

于是,皇上便命大军,占住漫汗以东的几座山峰,依山扎营,并布以阵势,以让大军休整。

而鞑靼、瓦剌两国大军,便在此地,将大明军队围困。鞑靼大军在前面安下营寨,同时瓦剌大军也在后面,安下营寨。

这样,大明军队便与鞑靼和瓦剌两国,在此地对持起来,一边是鞑靼军队,当头拦阻,一边是瓦剌军队,截断了明军的退路。两国的大军,已将数十万大明军队,围在了当中。

这天,皇上见军士,休息已罢,便准备与鞑靼和瓦剌,重新开战,以打破两国的包围之势。大将徐成杰接令后,便率前军,出营叫阵。

这时,鞑靼营中,也涌出了大队人马,这些敌军出营后,并不与徐成杰的前军混战,而是在与明军,相隔五十丈远处,列出阵势,以防明军大军冲击过来。

徐成杰正有些奇怪纳闷着,突然敌军阵中,走出了六七位,七八十岁的素衣老者,这些人有的空手徒步,有的手执奇形兵器。他们往阵前一站,徐成杰以为他们是前来交手的,便命手下偏将方宾,出阵迎敌。

这方宾手执长矛,跃马上前,那敌军阵前的几位老者,竟一齐大笑起来,方宾怒道:“两军对阵,为何发笑?”

“我等笑你,不知死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唐庭 虫族进化史 贺少,你老婆把你忘了 陈玄王千语 西游之问道长生 傲视修神 世界那么大 时停五百年 不正经的魔导师 修罗战神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