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了剑招,退后一丈。他略停一身,便又将长剑一旋,脚下配合剑招,踏出一种玄步,再向素衣老者攻到。
那素衣老者有些不耐烦了,也不再顾什么,左手一长,也向张天浩攻出,右掌一拍,一道劲力向张天浩拍来。
张天浩右手持剑,只得左手立掌连推,才堪堪接住了老者的攻势。这时素衣老者每出一式,即带出轻啸劲力,而张天浩每走出一剑,也是哧哧作响。两人一来一往,在两军阵前,竟激斗起来。
这高手交战,虽则场中之人,是惊险万分。但在旁人不喑其道者,却看不出什么激烈之处。所以这令两边的军士,看得有些莫名其妙的。
可是,石公公立身在张天浩身后数丈,却看得心中惊骇不已,他暗赞这位素衣老者,功力深厚,也佩服张大人,武功之高,当不再自己之下。
两人走过三十余招后,素衣老者的功力,到底要胜过张天浩许多,渐渐地素衣老者的掌法,已将张天浩右手的长剑克制住了。
张天浩知道自己的形势越来越危急,不由得也是急切变招,不想长剑为对方掌力所控制,走势竟缓慢下来。为此,他虽再苦撑了十余招,一个闪身不及,竟为素衣老者的掌风扫在左肩上,他的左臂顿时下垂,再难以动弹了。
这时石公公一看,便飞身一跃,从侧向素衣老者攻出一招,张天浩才借机退身,这时,敌军阵前的另几位老者,竟一齐飞身,向张天浩和石公公扑来。
石公公正要迎敌,张天浩急声叫道:“石公公快退,回去保护皇上要紧!”
石公公一听,便明白了张天浩之意,他闪身跃至张天浩身前,将手一带张天浩,两人越空跃起,急向大明军阵中飞驰而来。背后的几位老者却也不停身,尽展轻功,跟在他们身后数丈,追击而至。
徐成杰见此,只得对弓箭手下令,从两侧对几位素衣老者人放箭。那几位老者,虽然被如雨之箭一滞,身势慢了下来,但几人却不停地以手拨箭,继续追来。
这时,张天浩与石公公退到了皇上身边,急令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列成阵势,挡在皇上身前,保护皇上。
刚布置好阵势,不想那五六位素衣老者,竟已冲过明军数千弓箭手的箭阵,围到了离皇上二十丈远处。石公公一见,便急忙分出二十多位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上前将几人挡住。自己和张天浩及余下人,则一齐挺身挡身在皇上的身前。
这时,阵前敌军也开始冲击,徐成杰只得指挥军士与敌军交战,便不能再顾大军阵后了。
这五六位素衣老者,被二十几位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挡住,也一时再扑不到皇上身前。几人见此,便一齐出手,与对大明的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们,拚斗在一起,这些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已得石公公之令,便纷纷三、四人联手合力,才能抵住一位素衣老者。
虽然这些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的武功,都很不错,但万不是这几位素衣老者的对手。激斗之中,不时有人中招,受伤或死在了几位老者的手下。一俟有伤者退下,立时石公公又派出一人接上。
双方相拚了近一个时辰,几位素衣老者被二十多位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死死缠住,虽然伤了十余人,震毙数人,但仍未能冲到大明皇帝的身边。
这时,鞑靼军阵前鸣起收兵号角,几位老者见此,只得一齐飞身退走。
这时,徐成杰所率的大军与敌军交手后,也是双方各自收兵回营。
经此一战,敌军在几位素衣老者的支持下,因明军有所顾忌,敌军取得了小胜,徐成杰的大军,损失不少。
众人护着皇上退入大军之中,徐成杰为防这些高手,突然偷袭,便在皇上的大帐外围,布置了近千名弓箭手。石公公和张天浩两人,也将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全部调到了皇上大帐的外面,专门保护皇上,以防几位老者突袭。
这时,扫北将军王朋也派人来报,今日后军也如前军一般,为几位素衣老者所制,死伤较前军为甚。后军中因无锦衣卫和大内卫士,这样的武功高手,为挡住几人,仅偏将便死伤了七八位,军士死伤了万余人。
皇上在看望了受伤的士兵和那些锦衣卫士、大内高手后,便将众将召到帐中商议。
皇上亲见今日阵前之势,又听张天浩回来,细说与素衣老者交手后的情形,现又得到后军王朋将军来报,才知大势十分危急。要对付鞑靼和瓦剌大军,还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要对付这些武林高手,却是一件十分棘手的难事。
随大军而来的,要以石公公和张天浩两人的武功最高,随后是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可与今日这些素衣老者相较,仍难是其敌手。各位带兵将军,也是长于马步功夫,在两军交战中,与敌军对阵当没有问题。可是要对付这些武林高手,那只是白白送死的。
这些素衣老者,几乎个俱刀箭不入,虽有千军万马,却不能挡得住他们。
“今日一战,如此下来,我军危急。各位爱卿,可有何良策应对?”皇上思虑良久,才对帐中众人问道。
“回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