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午时刚过,河南蒿山的少室山下,数里远的一个小镇上,来了一位风尘仆仆,身着黄衫的年轻书生,年轻书生来到一处小店门前,便停步下马,然后,他走进了这家小店中。
一个时辰后,在通往少林寺的山道上,正走来那位穿黄衫,背着小包的年轻书生,年轻书生脸色微黄,看看离少林寺不远了,他才松了一口气。
这时,年轻书生伫足观看,为天下竟有如此美景,心中为之一动,他望着山景,秀脸娇若一笑,那笑起来的样子,竟十分好看。
年轻书生看罢,便正要再往前行,突然,一旁树林丛中,闪身走出了三位,身着华衣的中年汉子。三位华衣中年汉子,看着黄脸年轻书生,相互对视一眼,又摇摇头,领头一位中年汉子突然开声,问道:“这位兄弟来此,可是前来找人?”
那位年轻书生见问,本待不理,见三人竟站在道中,只得淡然一笑,沉着嗓子道:“三位兄台,请让开道,小生要过去了。”
“阁下,可是专程来少林寺找人的?”那位领头中年人又道。
“小生娘亲病了,是特来少林寺,向寺中大师们,求一些治病的良药。”年轻书生仍是沉着声道。
那三位华衣中年人,见此只得让开了山道,年轻书生便侧身而过,刚走出十余丈远。突然,身后的三位华衣中年人中,一人大声道:“以在下看,阁下可是来自京城中吧!”
年轻书生一听,不由停下脚步,那三人一见,竟哈哈大笑道:“阁下,果然有些古怪,竟差点,让我们兄弟看走了眼!”说着,三位华衣中年人,便一齐追了过来。
三人将年轻书生拦在山道上,年轻书生故作惊道:“不知三位大哥,可有何事?为何将小生拦在此道?”
三位华衣中年人,见年轻书生仍是一付盲然的样子,领头之人便不屑说道:“阁下,当真以为我们不知你是谁吗?”那位领头华衣中年人,说着,伸手向年轻书生,当胸抓来。
年轻书生一见,不由急声道:“三位大哥,小生并不是从什么京城中来,三位为何竟要动手?”说着,年轻书生赶紧向后一挫,脚下一个横跨,躲开了华衣中年人抓来的一式。
三位华衣中年人一看,不由同时“噫”了一声。领头华衣中年人,更是嘿嘿一笑,道:“公主殿下,装扮成如此模样,倒真令属下等人,有些认不出了。”
这时,年轻书生见三人,竟已识破自己的身份,但仍沉声道:“什么公主、店主的,小生不知三位,在说些什么!”说着,年轻书生猝然单掌一挥,向当道的华衣中年人,闪身扑去。
那位华衣中年人,见年轻书生出手,立时将身一侧,闪开了来掌。
其他两位华衣中年人,赶紧一跃身,又重新将年轻书生,围在当中。三位华衣中年人将年轻书生围住,正要出手。这时,后面山道上传来一声:“什么人?竟敢在少林寺门前寻事!”
话声甫落,随之山道弯处,走来了三位七十余岁的玄衣道长。这三位老道长中,一人空着双手,另两人却背着长剑。旁人一看,三人竟都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样子。
三位华衣中年人见山道上,又有人来此,只得停手不动。领头之人一见三位道长,好似有些怕似的,突然对另外两人一摇头,三人也不言语,便转身向山下走去。
三人在走过三位道长身边时,一位华衣中年人猝然向领头的那位道长,翻手一拍。那位道长赶紧右手一立,口中一声:“无量寿佛!”
那位华衣中年人顿时浑身一颤,脚下一个踉跄,险些跌出丈远,三人赶紧连跑带摔地,直向山下跑去。
三位老道长见三位华衣中年人,已行离去,也不再追,却走到那位年轻书生近前,那位领头的老道长,和颜问道:“这位施主,可是也要上少林寺去?”
年轻书生见老道长相问,便赶紧拱手一礼,微笑答道:“小生正是!”
“如此,施主可与贫道等人一路,如何?”那位道长又道。
“小生多谢道长了!”于是,年轻书生便随同三位道长,一齐向少林寺而去。
进到少林寺中,穿过前殿,走过两厢长廊,来到寺中正殿。这时,一位身着黄色袈裟的知客僧,走到那几位道长身侧,合十一礼,低喧一声:“阿弥佗佛!”然后和声道:“请几位道长,快随贫僧前来!”
那位道长这时,看着年轻书生,道:“这位施主,请先在寺中一观,贫道等人还有一些俗事。”说罢,三位道长便随那位僧知客僧走了。
年轻书生在三位道长离去后,便在寺中四处游走,什么千佛殿、白衣殿、地藏殿、达摩亭,他都前去一一看过。年轻书生见这少林寺果然名不虚传,各殿中大多绘有少林拳谱,到处都站有一些武僧,不由暗暗称奇着。
游罢寺中各殿,年轻书生又来到大雄宝殿一处,他略一沉思,走到一位正看往油灯中,添加香油的一位僧人面前,躬身一礼,和声道:“请问大师,小生想求见贵寺方丈,不知能否为小生引见一下?”
那位僧人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