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就往前面跑!”士兵中有识之士这样说:“向后跑反而会中箭,向前跑才会跑出射程,敌人的箭是尽可能的远射,听从命令……向前……向前……”
北秦兵这里,王良指挥,她在心里算计了一下,道:“左右两个箭塔不动,中军准备!”旗号挥动,军号也吹响了起来。刘持白飞步冲到了城下,站到了前方,他是步军的最高将军,在这里要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虽然半边脸算是毁容了,但在古代,身为一个将军,有点疤才是正常的,才可以镇得住手下的兵丁们。息虎他们好办,但是如北秦伯带出的那些小熊,他们虽然可以镇住那些军校生,可要让那些士兵都心服口服,就不容易了。目前北秦几个当家的军团长,哪一个是容易的,都是辛辛苦苦爬上来的,有的时候,就是要拼命。
赵军越来越向前走,这时,刘持白一声令下,一个赵国士兵提着弓射出了一箭。这是一个标准角度的抛射箭,然后是一个提弩的北秦兵射出了一支弩箭,也是高抛的。两支箭分边落在五百步和四百步外!刘持白看明了之后,对下面传令道:“到四百步放弩,三百步,放箭。射过三轮,弩兵退后,弓兵上前。”命令下达了之后,北秦兵进行小幅度的调整。
赵军却是知道了厉害,他们一步踏过那扎定在土地上箭支的分界线,他们看向北秦兵,但显然北秦兵没有射。这是因为强弩之末不能穿篙。射得远是一回事,但那个时候,箭支的本身力量已经不多了,更多的是惯性的力量,这种力量也许不小,但是对敌人杀伤力却是有限的。与其浪费箭支,不如省下来做精确打击。明末的时候,明军有最先进的火器,在武器上,明朝是走在当时世界的前沿的,可惜的是,明军的火器基本是没有经过训练的,他们提着火器,但却不会用,射速慢不说,由于明朝的工匠制度,工人消极怠工,火器会有种种的质量问题,一些三眼短铳也就算了,那种鸟铳却是问题多多,于是,明军拿着最先进的火器败给了落后的后金兵。可是北秦兵不一样,他们加大弓箭的制作,加大弓的射箭。幸好的是,北秦有钱,玩弓箭是一个要钱的活儿,各国一般都不敢配给大量的箭支,箭的单支也许便宜,可是一场战下来,用的箭支以百万计,这玩意谁受的了。
在三国里,草船借箭,借的是多少,十万而已。可是如果纯弓箭打仗,比如克雷西战役。英军用弓箭把法军一千五百四十二名勋爵和骑士,约一万五千多名重骑兵、十字弓步兵和普通步兵,以及成千上万的马尸。杀死这些敌人,英军共射出了达八十万左右的箭支。堂堂诸哥要借八回,才可以借出一个克雷西战役英军所需要的箭支。而这还是因为水战以箭为先的战法。北秦军定下了在步军里配给大量的弓箭,就注定了在这方面投入的资本将会达到一个可怕的地步。不消一会儿,北秦人已经在前线运上了二十万支箭支。
“赫……赫……赫……”赵军给自己鼓气:“赫……赫……赫……”在他们的叫声中,北秦军的先头官用自己的大拇指测算着距离。小兵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这些年纪一点也不大的基层军官。别看这些军官小小的样子,一个个都是十四到十八岁,大多都是十五六岁的样子。可是,这到底是一个知识占领导地位的人。军校生的小熊们用自己的知识让这些粗野的士兵明白什么是知识的尊贵。“五百步……”“四百五十步……”“四百步……”
测距官把目光投向了刘持白。刘持白下令:“弩兵先行攻击,三连射。测距继续!”
测距官继续开始测距。弩兵们把自己手上的弩架在土墙上,对着赵军开始用望山进行射击。一千余支箭支一下子飞上了天空。这下可就精彩了,有的赵军记得军官的话,向前跑,有的则是抓着其他的人想给自己挡箭,还有的人竟然向后跑。向后跑的士兵给其它的军官毫不留情的用剑斩杀。一具具尸体横陈在地上,鲜血不要钱的流出来,顿时让发黄的土变得黑了。箭群狠狠落在赵军的军阵里,有的人立时就倒下了,有的人也歪在地上,还有的人没有事了,更有那向前的士兵开心起来,的确,由于在北秦军射的时候,会用正常的思维射击,所以如果赵军真的向前跑,那给射中的几率的确是少于向后跑和停顿的。“杀……”赵军给鼓出了勇气,打仗就是这样,不能见血,一见了血,眼就红,就要杀。在战场上,有时我们会觉得士兵勇气可嘉,但其实不是的,而是投身在那个血火的战场上,人会不由自主的杀戮。
这是一种由大环境塑造的一种精神影响。这下,全部的赵军都开始跑了。
北秦军的这一波次的打击,对赵军造成的影响,让数百的赵军倒下,可是同时,也激怒了赵军,赵军奋起杀向前。他们要好好的给北秦军一点厉害。因为从正常的情况看,一方如果只有弓箭,那用处不大,孙武子的兵法里说了,临敌不过三发!在这时间里,士兵只要跑过去,杀向了敌人,短兵一接,弓兵只有给屠杀的份儿。赵军的这些士兵大多都是后方征来的民夫,但这些民夫相当于士兵,他们不是正规的军人,但是对于打仗却是一点也不陌生,敌人放箭的时候,要抓住一切的机会向前跑,这是再正常也不过的事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