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八十五章 工厂开工了!(4/5)

作者:固执的胖子
现在只有260多个青壮,30多个铁匠,每日的出产的铁器都有600多件了。只要再过一段时间,等我们完全摸清了监寺的分工合作方法,小可有信心能日产1000多件铁器。要是有更多的铁匠和青壮,这铲除还能更多!”

听到现在只有30多个铁匠却是生产600件铁器。曹正喜出望外地说:“真的能生产那么多铁器,那些铁器品质怎么样?会不会影响品质?”

陶宗望肯定地说:水力推动下,那些铁锤强劲有力,而且稳定,敲打出来地铁器品质十分优秀,就算再好地铁匠看到这些铁器都挑不出毛病!”

曹正听到生产出来地铁器品质很好,他高兴地喊道。“太好了,各地都要用铁器,我都快给他们烦死了。现在有了这工厂,我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陶总工头你放心,我这就想办法帮你抽调更好地铁匠和青壮来。尤其是青壮那更是要多少有多少!”

陶宗望听到曹正说要大力招募青壮,他急声劝住道:“曹掌柜不行,现在很多青壮没有打铁地经验,都要靠着有经验地铁匠把关。一个铁匠也就是能兼顾十个青壮,再多他也顾不来。你就按照一比十的比例,招募铁匠和青壮。不然多了,品质我可不敢保证!”

听到青壮并不是越多越好,曹正有些失望。

虽然日产1000件,听着是很多。别说全大宋了,就连投入一个青州,只怕连个水花都溅不起。

“好吧。铁器的品质还是要有保证的,不然就是坑人!我会看着办的!”

鲁智深听到,问道:“那些青壮难道不能学会打铁的本事?”

陶宗望解释说:“监寺,这打铁可不比一般,那可是靠着日月积累的经验才能练成的。一个好的铁匠起码也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练成打铁的本事!”

“我知道,不过那是以前,需要铁匠练手臂,练敲打技巧,练习辩解铁器品质的本事。但现在敲打都完全靠水力推动,不需要铁匠自个动手了,我只是需要那些青壮能有分辨锻打时铁器能不能合格的本事而已!这难道也需要那么长的时间?”鲁智深疑惑的问道。

“这……监寺说的也有道理!要是这样的话,说不定半年就可以让那些青壮分辨锻打时铁器品质的本事!”陶宗望想了想说。

半年?还是太久了。后世的工人只要一个月,甚至三五天都能熟练了。

鲁智深问道:“那有没有办法让那些青壮更快的掌握这门本事?比如让那些经验的铁匠能怎样辨别好铁器好坏的特征记录下来,让青壮能很快掌握这门手艺!”

陶宗望想了想,摇头说:“监寺说的这个办法虽然好,但只怕行不通。不说那些铁匠没几个会写字,就算写了下来,没几个能看懂?”

这个时期的华夏百姓八九成以上都是文盲,铁匠木匠等工匠的手艺更多的口口相传。

鲁智深摸了摸自己的光头,这是个大问题。

正因为华夏文盲太多了。所以读书人才会这样吃香。只要能读会写的人都能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

也正因为如此,鲁智深推出的,只要购买房子,就能入读学院的围龙屋才会这样受欢迎。

龙山书院那些人都是一心要去考科举的,只有科举失败了,死心了,才有能去当账房书生等职务。

鲁智深这个时候要是想在书院开展制铁、木工等杂役的课程,只怕会被那些孩子的父母活活撕碎。

虽然学院的学生是不行,不过自己手中还有慈幼院。

他们可都是一些孤儿,打着教会他们一项手艺,教会他们赚钱养活自己的本事。

没有人会反对,反而只会称赞自己,心善,肯为这些孩子着想。

对,就这样办。

先从慈幼院这边着手,培养工匠,培养自己的亲近势力。

在华夏文化传承中撬开一个角,等到让普通百姓都看到学手艺的好处,慢慢接受让自己的孩子去学手艺了,然后提高工匠们的地位,等到一个新型的阶级诞生了,再去改革。

这样也好过自己一个单枪匹马去挑战整个既得利益集团。

一个不好,那可是要成为像王莽这些人的下场。

想到这,鲁智深说道:“那些慈幼院的孩子慢慢也会长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他们都是一些孤儿,没有祖田这些可以继承,更加没有父母帮衬。以后他们靠什么来生存?总不可能我们一支养活他们吧!”

讨论工厂,工人的事,不知道监寺为什么突然将话题转到慈幼院的孩子身上。

陶宗望本来就不算聪明,他一时间根本转不过弯来,回答不上来。

曹正想了想说:“当然是不可能养这些孩子一辈子,满十六岁以后,他们就要出去自力更生了!”

“我当然知道十六岁以后,他们就要自力更生了。但是他们以后靠什么来生存?种田耕地?打杂当苦力?”鲁智深问道。

曹正听到,无奈地说:“只怕也只能这样了,虽然很是残酷,但至少他们还有活下去地机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