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逝世,将奈公何!”————————【箜篌引】>
河东郡,安邑。>
本地豪强,典农校尉范先身为东道主端坐主位,其下依次坐着郡丞卫固、功曹张时、掾吏祝奥等本地豪强,而在范先的左手边,却是坐的一个外乡人。>
“听闻朝廷嫌河东盐政久未见成效,所以派了人来河东做功曹,这些人据说还都是太学吏治科出来的‘高材’,个个精通治事、盐铁,熟悉朝廷大政。”范先面上有些不悦的说道:“这些朝廷指派的功曹,显然是要来分我等之权,比王府君要难办多了。”>
王邑在河东一直充当着老好人等角色,看待处所豪强都是和和睦气,他也知道自己孤身一人,不依附本地豪强的支撑是尽对无法开展工作的,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都对河东豪强进行了让步与让步。>
比如在盐铁的事情上,河东有大小盐池上千,每年产量惊人,只是碍于处所权势瓜分盐池,利益上盘根错节。即便是有朝廷盐铁官营的明诏,但以王邑为代表的朝廷官方权势依旧难以参与。>
在考虑处所实际以及懂得了天子等人对河东豪强的铲除意图后,王邑果断的选择了示弱,采用与豪强合作的方法,将豪强家里产盐的私人直接提拔为盐官,从情势上完成官营,但在实际上盐政依然为豪强所把持。>
王邑的哑忍与纵容在范先等人看来无疑是软弱无能的表现,他们愈加肆无忌惮,索性将王邑架空,不仅将手伸向了盐政,更是伸向了屯田,彻底把控了河东郡的各类大政要权。>
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郡府功曹、掾吏皆为本地豪强担负的基础上的,如今朝廷似乎对王邑推行盐政的力度有所不满,指派了杜畿、杨沛等数名外地士子来河东担负功曹,明显是在给王邑搭建班子。>
坐在下首的那名外地人开口说话了,话里带着南阳的口音,语气有些阴险:“我听说黄河曲道折回,有众多水贼,官府难禁……既然这些朝廷调派的功曹让人犯难,何不遣人……嗯?”>
“不愧是许君,想的确实周详。”范先丝尽不觉谋杀朝廷官员是何等样的罪过,他笑着赞成道,并打算将起付诸施行:“只是现下黄河水贼几近被弘农、冯翊两地郡守剿除干净,余下的几支也不成气象。不然就由我等自行派部曲伪作水贼,行事时再打上他们的旗帜。”>
“水贼贪财,劫杀官员,事发后定然是该郡守、尉的责任,朝廷必定要给出惩办,如此还能方便我等在弘农等郡的布策。”那名姓许的南阳人自得的笑着说道:“就是不知这些人准备何处渡河?想必是走冯翊,从蒲坂过来吧。”>
底下一直不说话的卫固忽然想起自己的老朋友杜畿也在这次莅任河东的队伍里,假如真按范先的往办,自己岂不是要担负见逝世不救、谋杀友人的罪名?>
他隐隐感到有愧,抬眼看见下首的功曹张时也正朝他看过来,眼里流露出一丝纠结与不忍。卫固知道张时也是杜畿在河东的好友之一,而且比他更重视情义。>
卫固在心里打算很久,终于还是硬着头皮说道:“杜伯侯此人与我熟悉,为人质朴少谋,我大可以情縻之,犯不着行此险招。何况杀了他们,焉知朝廷会不会再派吏员过来?所以这不但毫无意义,反而可能会招致朝廷的猜忌,影响大事,并不可取。”>
范先听了这话,顿时有些迟疑了。>
河东郡掾吏祝奥看到范先的脸色,心里有些着急,他是本地中等豪强,家世不显,靠着自己擅长军谋的本事,得以与范先等人抱团,成为郡掾。>
如今正是他谋求更进一步,试图成为郡功曹的时候,岂能坐视杜畿等人渡河来抢他重视的地位?何况范先私底下也答应过,要为他谋得功曹一职,哪能就这么批准放任杜畿等人过河:“现在不杀这些人,等他们安然渡河,必会在王府君的支撑下侵夺我等权位,对我等大相掣肘,如此更不益于我等找事。”>
功曹张时斜睨了祝奥一眼,如何不知对方的心思?他可不愿意让自己朋友的命换来祝奥的权位:“这倒不用担心,杜伯侯为政宽惠,擅长见机审度,并不是一个强势难制的人物。何况在下跟卫君都与其熟悉,这就是所谓知己知彼,不然以后来几个不熟悉且又难缠的,愈加坏事。再说了,就连王府君也奈何不得我等,还怕区区几个外地人?我看还是留着他们吧。”>
范先早已将已经被二人说动了,但他还是客气的询问着另一人的意见:“许君认为呢?”>
许攸拂须沉吟,想着此时正是团结众人的时候,看卫固与张时二人对杜畿的交情,实在不宜由于一个杜畿而让内部生出嫌隙,于是他点头说道:“卫君说的有理,此次先放过他们,等他们来了,再请卫君托以情义,前往关说试探,若是能识时务,为我等所用,那边再好不过。”>
卫固与张时这才如释重负的起身告辞,祝奥固然不满于这个成果,但也无可奈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