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从(1/2)

作者:武陵年少时
“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北史·尉景传】

这时车驾刚拐过一个弯,轮毂碾在一颗石头上,车身颠簸了一下。

周忠正自矜的笑着,此时身子随着车身一震,恍然惊醒——事情恐怕没这么简略!

若是要跟法衍等人一样选择依附天子、站在天子的阵营,周忠早在一年前就有这个机会了,何苦捱到本日?

那是在王允诛董之后,天子为了在朝堂之上盘踞一席之地,与王允就新编北军一事展开博弈。原尚书丞赵戬阴受王允之命,对北军的钱粮百般剥削,天子求而不得,选择绕过中台内朝,径直向他以及少府两个外朝官下诏调拨。前少府田芬由于婉拒了天子的请求,被外调刺史;而自己却由于当时看好天子这一方,故而倾力支撑。

有这么一个渊源在,可以说周忠是最开真个一批有机会亲近天子的大臣,只是他的态度偏向于杨氏、黄琬这一边,故而在王允被免之后,便开端与天子疏远。不仅如此,他还曾在盐铁专营的事上公然与天子唱反调,可以说是与天子的政见并不一致。

以放弃自己的利益需求、放弃杨氏与黄琬等政治盟友为代价往投奔天子,中途上车,这明显不是件划算的买卖。

自己与天子之间的态度并不是那么轻易协调的,这一点信任天子心里也明确,可怎么荀攸还是找上自己了?

周忠打量着荀攸,心里忽然想到一点,假如对方不是代天子来收买他,那就只能是荀攸借着天子的幌子——

想为自己打算。

周忠想起适才自己由于忽然遭遇调任而陷进震惊,还是荀攸在一旁暗地提示了他,才不至于失礼。

接洽起因果事由,周忠心里愈发笃定了自己的猜测,迟疑着说道:“本日议事,本认为老夫只是随堂备问而已,谁知骤然得了陛下委派,担负重任。实在让老夫惊恐莫名,若不是有荀君在一旁提示,老夫恐怕就要为人贻笑了。”

荀攸轻轻一笑,身子随着车驾行使的幅度而摇摆着,面上隐隐现出自得之色。

周忠见了,心中一动,忍不住张口问道:“难道荀君……?”

“不错。”荀攸慷慨的应下周忠即将问出的话,笑着说道:“正是我在此前向陛下举荐了周公。”

周忠的神情有些许恍惚,旋即不解的看向荀攸。

荀攸这时调剂脸色,语重心长的肃容道:“如今陛下伸张君权,削夺臣下,黄公、杨氏等人因此而势弱,不能长久。今后若一旦有事,周公又将置于何处?”

周忠听了微微蹙眉,黄琬这一次由于西岳崩而为天子替罪受过,继任司空的不是关东人而是关西人士孙瑞就很能阐明问题——天子有些对关东士人不满了。

固然他敬佩士孙瑞的才干与德行,并认为对方足堪受任司空,但在态度与利益眼前,他还是感到了一丝危机。

荀攸持续说道:“周公固然广智多闻,年高而德劭,名隆而看重。但一直在司农任上,而司农职权侵移、渐重少府,除农桑以外,竟无他事,沦为虚职。若要有所伸张、使群僚敬从,不妨由水衡开端。”

“荀君……”周忠与荀攸对视着,眼力显出少有的凌厉,似乎想借此看透荀攸的心坎。

可对方眼睛澄澈,如幽幽密林之间躲匿着的深奥潭水,冰冷沉静、又深不可测。

周忠想从荀攸的眼神中看出什么来,但荀攸粉饰得很好,让他无功而返。他接着叹道:“实在是高看老夫了。”

不知不觉间,两人的车驾已缓缓行到宣平里四周,周忠不曾想到荀攸向天子举荐他为水衡都尉,居然是为了让自己做荀攸的羽翼。在朝中名看才干皆备的大臣并未几、权位卑微、性格弱势的则更在少数,其中周忠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与江夏人黄琬一样都是从边郡走出来的名臣,地区与派系上委曲属于关东的一方。

荀攸正是看中周忠身上所具备的这些特点与烙印,所以才有意和周忠结为盟友,就像是黄琬的背后有弘农杨氏,周忠的背后也能有颍川荀氏。

黄琬有了杨氏的支撑,加上其个人在关东士人心中的名看,能够坐上司空、录尚书事的地位。而与其在家世、资格等方面相差无几的周忠同样能在荀氏的支撑下,坐上三公的地位,甚至还会取得比黄琬更大的成绩。

原因无他,就凭周忠背后即将站着的是颍川荀氏,就凭荀攸的才智,以及……天子的纵容。

毕竟对天子来说,臣子的派别内部涌现权势分化,更有利于集权与平衡。

“周公何必菲薄?”荀攸不失时会的说道:“庐江周氏与江夏黄氏比起来也不遑多让,陛下曾于私处言议三公之选,论及九卿之中,除了太常、光禄勋以外,就属周公最为堪任。”

太常赵温追慕名利、热衷机关,事事以奉上为主,有失大臣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媚眼王妃:夫君难把持 无限进化的我,成了究极圣龙 闲云遇鹤 精灵域之纪 帝圣魔皇 龙族:我的系统第一天就跑路 妖怪事务员 我要做谋主 狂龙猛婿 毒医狂妃:鬼王的17娇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