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赏越山岳,酒肉踰川坻。军中多饶饫,人马皆溢肥。”————————【参军诗】>
天明过后,黎明的曙光终于揭开了夜色的帷幕,山间浓雾倏然散往,化作叶尖、树梢上晶莹的露珠。山上那蓝本据险而守、旌旗飘扬的屯堡营盘,如今裸露在阳光下,却是满目疮痍,逝世状极惨的尸首、随处乱丢的兵甲、被失火烧了一半的粮草帐篷。>
跟惨重的山上相比起来,稍作抵抗便即投降的张卫给阳平关城供给了极大的掩护。经过这一晚的奋战,阳平三万多守军逝世伤一万余,重要都是山上的守军,至于城中的两万人几乎是毫发无损。>
阳平关下城门大开,千余虎贲军列阵于城门处,他们背后就是宽厚的城墙,本来城头插着‘张’字大旗的地位如今也被一面面‘汉’、‘司隶校尉裴’等大纛旌旗所盘踞。>
虎贲中郎将盖顺与射声校尉沮隽率众在城门处迎接南征主帅、司隶校尉裴茂,以及侍中、参军荀攸,沮县长傅干、南郑令朱皓等人正式进城。>
张卫被绑缚得结硬朗实的,跪在前头,他背着光,抬眼看往,只见裴茂等人带着运粮的民夫、羌氐义从、他郡郡兵等部众,大概有五六万人,算上已进城的虎贲、射声,这就是他们一路所号称的‘十万雄师’。>
看着对方中军抬着的那杆‘汉’字大纛迎风飘扬、在朝阳下熠熠生辉,张卫不由得感叹万分:难道真是刘氏承天应命,汉祚衰而不亡?>
就这么出神的一个工夫,裴茂与荀攸等人已经打马从张卫身边过往了,他们没有下马来给张卫解缚的想法,毕竟一个小小的张卫还不值得他们这么做——之所以让张卫跪迎于此,纯粹是为了献俘进城的这个仪式。>
进城之后,裴茂着即在府中召开军议,说道:“耗时大半月,我总算能向国家呈递喜报了,这一切,都有赖于荀君运筹帷幄、诸将奋战效命之功。老夫无能,只有一点菲薄之力,也只能厚颜随着诸位分沾勋劳了。”>
客套之辞,谁也没有认真,众人一齐笑道:“裴公谦虚了。”>
“关城中两万降军,纵然精锐仅有数千,也要严加看管,使将兵分别,不得稍有懈怠。”裴茂摇头一笑,忍不住看向荀攸,若不是对方从麋鹿身上找寻到突破点、以及这半个多月以来不间断的视察月色与夜间雾气,纵然是有马叫阁道这条捷径可走,其战果也未必会有今天这样宏大。>
座中军职最高的中郎将盖顺站了起来,意气风发的应诺道:“末将领命!”>
荀攸饱含深意的看了盖顺一眼,这一战过后,盖顺的战绩固然算不上可圈可点,但也是中规中矩。至于是否能重新获得昔日天子对他的那份宠信,一举颠覆这段时间以来高开低走的颓势,就看这次的封赏是否破格了。>
如是想着,荀攸一时创造裴茂也在往他这里看,他立即侧过脸,与裴茂互看了一下,方才对众将笑着说道:“我军自陈仓进汉中,一路上山行千里,可谓是履尽险阻,军士劳苦。如今既已克平重镇,汉中再无险隘,我已与裴公商议过了,本日烹羊宰牛,大飨士卒,以示不忘众将兵之劳。”>
由于山道艰险,往来转运的粮草都是寻常的粟米、肉脯等物,很少有新鲜肉食运来,如今能从阳平关内收缴的辎重里敞开了供给,足以让三军振奋了。盖顺与沮隽两人出身南北军,其麾下的日常伙食比寻常兵马要好上太多,是故除了对能休息一天表现兴奋以外,其余的都很是淡然。>
反观那些很少吃到新鲜肉食、甚至是肉脯都尽难吃到普通郡兵与羌氐义从,则是振奋不已,军令转达下往,欢呼声响彻全城。>
期间,有人跑来问道:“昨夜驱赶攻屯的麋鹿,能否一同宰杀犒军?”>
裴茂当时正与荀攸等人查看从张卫府中搜寻出来的汉中形势图,一边看一边想着,像这种随便画几个弯曲的线条就是山川、一个方形就是城池的舆图,跟自己随军带来的舆图相比,简直是粗糙至极。不过这图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它上面还有很多地理是赵温口述时所未曾提到的,具有必定的参考价值。>
听了那人的建议,裴茂头也不抬的问道:“尚存多少?”>
那人随着答道:“昨夜闯营的数千头麋鹿,大半都趁着夜色雾气逃散了,当时我等忙于追击杨任,故无暇顾及。今早盘点时,山上仅存千余头麋鹿,其中逝世的有三、四百头。”说着他忍不住舔了舔嘴唇,希冀的说道:“我等想着,不妨将其宰杀炙烤了,拿来给裴公、荀君、还有各位将军进用?”>
站在一旁的盖顺与沮隽听了这话,微微有些皱眉。>
“哈哈哈。”裴茂这时忽然笑了,抬开端一看,发觉对方是一个羌氐部族的酋长,遂开玩笑似得的说道:“让尔等吃了城中猪羊,还不满足,竟打起此战‘元勋’的主意来了?”>
“这……”那人支吾了一下,好在他顾忌着眼前这些人的身份,容不得他说粗俗之语,将心里本想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