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烟云一瞬即过,我们谈点开心的话题。走,到我寮房喝茶去。咱们也来他一个‘茶,上茶,上好茶。”释了空从中插话调节气氛。“好哇,那我们俩也就来个‘坐,请坐,请上座。正贤拍拍孙乃正肩头:“走吧,淡茶净心能成佛,我们何乐而不为,走,喝茶去。”东方国家有两种饮食文化很注重,一是茶文化,一是酒文化,茶类仙君,酒类侠义,此乃是对这两种文化的精辟概括。茶之清香淡雅唯美,令人回味绵长心地恬淡;酒之浓烈醇厚唯良,令人热血沸腾醉心澎湃。香茶让人清醒,醇酒使人迷醉。其实醒与醉都是人所需,屈原长叹世人皆醉我独醒,李白斗酒挥毫诗抒怀;陶渊明抚木琴挥泪悲天下,苏东坡品茗赋赤壁;曹雪芹茶话石头记,蒲松龄摆茶写鬼狐。这些都是清醒都是醉,人们总是在醒与醉中打造自己,没有一个列外。清醒即是迷醉,色即是空,佛与众生毫无差别。茶水淡淡的清香总是能亲和人们交往的气氛,它能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你看,茶博士才品赏几口,郝正贤、孙乃正、王玉明以往的深仇大恨全飞到爪哇国去了,彼此都走进了极乐世界。“王老师,你们和尚爱喝茶,是不是五戒里不许喝酒的关系?佛教里的五戒阻止了许多人信仰佛教,我现在还在吃三净肉。”郝正贤把话题引向了佛学讨论。“和尚爱喝茶,不是因为以茶代酒,而是茶的品格具有禅定气质,你看这茶味清淡,沸水浇头不怒不怨,静沉杯底而不浮躁,这正是佛陀的品质。和尚天天喝茶就是不断警示自己在尘世间要保持茶道,要象这杯中的茶叶一样宁静、舒展、奉献、无求。人生无求品自高,这就是从茶道里感悟出来的。其实自然界有很多佛理展示,八万四千法门里有个心地法门就认为大地万物皆是佛,很有开示。至于不吃五荤佛经里没有强调,也没此戒律,那是中国梁武帝悲悯天下众生灵,决心不吃众生肉,信佛的皇帝不吃荤腥,他出经费养活的和尚自然也就不敢吃了,就这样流传到现今。其实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鲁智深吃了一辈子酒肉荤腥,杀了一辈子人,不也坐化成罗汉了吗?还有济公活佛,不也是吃肉喝酒吗?戒律也有破戒和开戒之分,辩证对待。”“经书里的神话是真的吗?有些神话故事听起来实在让人难以置信。以前我从来就反对一切宗教,坚信马列主义无神论。不过经过一生的坎坷磨难,看了一些佛学书籍,我才悟出点佛教的道理来。我记得在清华大学念书时讲师说牛顿、爱因斯坦、诺贝尔等世界著名大自然科学家钻研了一生科学,最后还是都归结到上帝那去了。当时和至今我都很不解。”郝正贤抛出一个新课题。本書首发于看書蛧本书来自 品&书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