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一家吃得十分开怀,而且因为有五个孩子在,所以期间充斥着各种属于孩童式的夸张惊叹与赞美。
——哇!鱼鱼来了!
此时,重头戏上桌了——罾蹦鲤鱼。
上桌后,趁热浇上滚烫的卤汁,滋!一瞬间,鱼尾挺立犹如鱼跃龙门,酸甜的香味四溢开来。
——鱼鱼动了!鱼鱼动了!
热气蒸腾,热鱼吸热汁,吱吱声不绝,格外增添食趣。
服务员小丁在一众欢呼声中开始拆分整鱼,只是被一整桌的人极度关注着,恍惚间觉得自己似乎是在完成什么艺术品,总之心情还蛮好的感觉。
待分到各自的餐盘中,因为已经剔除了主刺,食用时完全不要担心卡刺的问题。
咔嚓,一口咬下去鱼骨酥脆,酸甜的味道格外的开胃,口感更是丰富,肉质鲜嫩酱汁浓厚。
——哇!
本来小孩子吃到好吃的就会变得兴奋,现在还是吃这么有趣的食物更是一下子欢腾起来。
——爸比,真的好好吃,莉莉超喜欢。
因为乔伊这一家人享受美食的浓郁氛围下,顺记海鲜今天的午市堂食都比平日要多了两成人,而且基本上没有人用菜单点菜,都是直接说想要九号桌上的哪道菜。
而因为午餐的异常火爆,还发生了另一件奇妙的事情,就是莉莉跟小乐成了朋友。
今天的小乐仍然是坐在惯常的那一桌做作业,因为在拐角处,比较清静,只是等到后来客人太多,他才搬到了收银台去坐,这也就引起了莉莉的注意。
或许是因为银台的位子明显,又或许是因为后来被他的午饭吸引,那是一盘九号桌没有的……面?
——噔噔噔
莉莉满是好奇的跑过去,好奇的问道:“嗨,你在吃什么?好吃么?”
“这是炒米粉,很好吃的,你要尝尝看么?”
莉莉萌萌的点头,小乐则是想了想继续说道:“那我跟妈妈说,让爸爸也给你炒一份,你等一下,好不好?”
莉莉歪头,似乎在理清对方话里的意思,最后却是皱了皱眉,直接问道:“你也是跟爸爸妈妈来吃饭的小朋友么?那为什么自己坐?又为什么是你爸爸炒哩?”
小乐笑着摇了摇头,解释道:“我是这家店的小孩,这里是爸爸妈妈开的餐厅,他们没有时间留在家里照顾我,所以都是我来店里。”
两个小朋友叽叽咕咕的说个不停,当然莉莉很快也如愿吃了炒米粉,而且她也坚持要跟新朋友一起在收银台这边吃饭,这让小乐忍不住一直乐呵呵的,看得出心情很好。
小乐每天除了上学,待得最久的地方就是餐厅,基本都是放学后,妈妈接他回来,然后在这边写作业、吃晚饭,九点前妈妈先带他回家洗漱、睡觉这样,如果像今天一样的休息日,则是会待上一整天。
而且基本上正常时间吃饭的只有他自己,基本就是占据方才最角落的那张桌子,自己安静的吃饭,所以虽然是在自己家的店里,但他仍然偶尔感觉是寂寞的,特别是吃饭的时候,因为那是父母最忙乱的时候。
今天能够能有小伙伴跟他一起吃饭聊天,他是真的感觉好开心的。
而诸如这样评委带全家人来吃饭的场景,同样也在另外几家餐馆上演。
似乎不过是一餐饭的时间,聊一聊,却让原本不同国家的人觉得彼此间更加了解了一些。
至少y国人理解了为什么中餐馆里总会有在做作业的小孩,也稍微了解他们之前错失正宗中餐的原因,竟然是他们以往表现出来的各种“习惯”。
餐馆的华人老板们也感觉跟y国人沟通、交流起来远没有想象中困难,彼此间也没有想象中的那般不同,更没有那么难以接受彼此的文化、想法、习惯等等,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们第一次意识到,美食是没有国界的。
华人餐馆分布在世界各地,位居数量第一,甚至可以说他们的销量也是第一位的,但是,为什么影响力却不够大呢?
那么,长久以来中餐馆缺少了什么呢?
匠人精神!
对于厨艺的执着,中华饮食的热爱,不是养家混口饭吃的技术,而是一门艺术、一种传承、一种精神文化。
———————————————————————————————————————
唐人街的中餐厅老板们,似乎经历了一场小小的精神洗礼,甚至有些小激动,其中的好几位都忍不住给电视台打了电话,也就是胡克可的团队。
听说这件事后,编剧文文提议是不是可以把那些评委全家回访餐厅的画面做成彩蛋。
胡克可稍稍思索了一下,就立马道:“文文,你负责联系下餐厅,确定好时间可以带a组摄像一起过去,我们这边的后期应该赶得上同一期播出。”
“好的,我马上去联系。”文文匆匆来又匆匆走,或者应该说最近他们整个团队的干劲儿十足。
文文出去后,胡克可他们也在抓紧工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