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九十四章 满清赋税嗲(1/2)

作者:文彰
神炵琢磨过两日吃脆皮烤猪肉还是东坡肉的时候,接到了李鸿章发来的电报。

看了一眼,神炵露出了笑意,德国人的选择不出他的判断,如果德国还和英法站在一起,德国高层可就比傻子还不如了。

今年满清大量进口德国的机械产品,是神炵与李鸿章商量过的计划,用来进一步扩展北洋大臣旗下的厂矿企业,放开民间资本工业化的门槛,同时也可以借此拉拢德国人,打破西方列强在满清的所谓一致。

如果可以,神炵希望用海兰泡的工业标准和机械设备统一满清的市场,无奈海兰泡的工业发展所需的机械设备也仅仅能够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可能大量的出口机械进入满清市场,德国人算捡了一个便宜。

说真心话,神炵看不上德国人在满清能够投入的兵力,不会比沙俄之前在远东的军力强多少。

关键一点,欧洲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一战怎么发生的,核心就在后起的工业国家德国身上,二战同样如此。

神炵在东方世界的改变,尽可能的不影响欧洲的发展变迁,甚至神炵还会进一步加快德国走向战争的步伐,记忆中的历史证明了德国人从不甘于现状。

德国人谈完,就要说说满清的关税问题了,英法俄意美等西方国家,按照李鸿章电报中所说已经站在了一起,态度比半年前还要强硬,发出了封锁海岸线的威胁。

英法等国公使这次聪明了,没有提到武力威胁,封锁海岸线看似封住了满清,实在针对的是神炵的北方领地。

北方领地一年多时间的发展,对外销售的大量的商品,主要都是通过海运走出去了,封锁海岸无疑是按住了北方领的脉门。

神炵摇头微笑,他把关税谈判放在年末,原因就在这里,不久后就要结冰了,海兰泡对外的贸易也会暂停大部分,这时候封锁海岸线对北方领几乎没有影响。

但是英法等国呢,贸易停止了,他们的损失千百倍于此,恐怕最先定不住的就是这些洋大人们了。

至于满清,满清的赋税一直不少,满清主要是满清贵胄们,恐怕更乐于看到洋人封锁海岸,达成满大人最希望的闭关锁国。

神炵前世年轻那会,网络上不少满遗发表文章,盛赞满清赋税‘嗲’,还和大明的赋税来比较,那叫一个热血澎湃,康麻子被当成圣人搬出来亮相。

‘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神炵不知怎的想起了那首满洲大戏的主题曲,真是洗刷刷的好手段了,当时神炵不觉,后来才明悟满遗的可恶嘴脸,辛亥那会儿没都打死真是后患无穷。

康麻子在戏剧中唱道,至此天下永不加税,其实当时满清的税赋已经很高了,的确不用在加,到了雍正尤其是乾隆这位脑残的十全老人在位时,康麻子的话已经成了臭屁。

嘉庆年间更不用说了,各地起义不断,不加税哪来的银子,道光时代,碰到了英法列强,其后更有太平天国作乱,满清的赋税可想而知。

清代后期,避免加赋之名,而行加赋之实。其附加税的名称,因时因地而不同。

按粮津贴和捐输:按粮津贴是田赋的附加,始自咸丰四年。当时规定每田赋银一两,加征津贴一两,这本属临时取给,权宜济事,其后历年援案奏请继续征收,渐成国家的常赋。同治元年,总督骆秉章又奏办捐输,按粮多寡摊派。有的州县按钱粮一两加征捐钱二两至三两,有的州县甚至加征到四两。

厘谷(或义谷):主要行于云贵地区。1865年,由于钱粮不能照额征收,田赋收入不足供本省军粮之用。为了添资军粮,清廷在田赋之外征收厘谷。并从1868年起,改变过去漫无定章的做法,规定按州县大小和收成情况,“酌量征派”,税率大约为百分之十至二十,全省皆然。

亩捐:亩捐主要行于等省。1853年,雷以在江北里下河开办亩捐,以济饷需。1854年推行到扬州、通州两府各州县。当时江北亩捐是以“地亩肥瘠,业田多寡”的标准,照地丁银数分别抽捐,大致每亩自二十文至八十文不等。其后江南各州县也举办。

沙田捐:沿海有因涨沙而成的田,名为沙田。东莞、香山等县在1862-1863年年间,因办理防务,开办沙田捐。于正赋之外,每亩加征银二钱,由地主和佃农按“主八佃二”分担缴纳。此外,战时各州县办理捐输,有派捐、包捎等名目,大率按亩派捐,事同加赋担缴纳。

光绪以后,为赔款和举办新政,清廷任各省自由筹款,以充地方经费,各地又增征田赋。奉天、的警学亩捐,等省的丁漕加捐,的本省赔款加捐,的加收耗羡,的新加粮捐,的新加三成粮捐,的随粮捐收团费等等。各省加派的名目不同,税率也不同。

清后期的田赋加派是苛重的,以为例:“地丁原定征额银六十六万九千一百三十一两零。遇闰加银二万三千二百九十余两,……至咸丰四年,定按粮津贴其率为每粮一两,征津贴一两,则加原额一倍矣。同治元年,又加按粮捐输,为数一百八十余万两,视原数二三倍矣。光绪二十七年,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